山雨欲来风满楼:内讧前夕的晋国

山雨欲来风满楼:内讧前夕的晋国

00:00
12:36
山雨欲来风满楼:内讧前夕的晋国

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六月,晋国在鄢陵之战中获胜,将楚国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力大大削弱,楚军也退回了本土;晋厉公不负众望地将晋国的霸业再一次推向了顶峰,威震天下诸侯。而楚国于鄢陵败给晋国后,晋国的外部威胁已经全部被平定或者压服,再也没有了(暂时性的)外患。

晋厉公在功业显赫、志得意满之,顺势将下一个打击的目标转向了国内,准备实施继位之初就策划好的行动,对那些实力过大的卿族加以限制乃至清除,以彻底稳固公室的君权,达到“政令皆由晋侯所出”的终极目的。


但从晋文公时代就开始的“卿士执权”模式,在晋国已经实施了六十年之久,诸卿士家族在晋国朝堂上的权力根深蒂固、利益也参差交织,除非是犯了众怒(如先氏),或者行事不谨(如狐氏、胥氏),亦或是过于专权(如赵氏大宗),不得不被动地退出晋国政治舞台外,卿士家族绝不会轻易放弃先祖们历尽艰辛、驰骋战阵、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朝堂权力、社会地位、家族财富。

晋厉公还在为太子时,就对晋公室不掌握绝对朝堂控制权的状况耿耿于怀,决心将来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去群大夫、立己左右”,将权力尽收于公室;这个思想,也伴随了晋厉公的一生。

相比较而言,晋厉公之父晋景公就现实得多;晋景公在位时,坚持不触动侈卿们利益的前提,并以高超的统治技巧,将晋国上上下下绝大部分卿士大夫们都团结在一起(不包括赵氏大宗),一致对外,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了邲之战败阵后晋国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并进一步击败齐国、狄人,削弱秦国,为晋厉公将来彻底打垮秦国、击败楚国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因为晋厉公(暂时)消除外部威胁后,就急于实施‘去群大夫’的计划,夺回朝堂绝对控制权,因此遭到了晋国卿士们的坚决抵制、反对将手中的权力全部上交给国君(要是只交回一部分权力、利益,那倒是还有得商量);晋国内部君臣之间的矛盾,从鄢陵之战刚刚结束时,便逐渐显露。

最终,正如老臣士燮所预言的那样,——“晋国外部安定后、必定会有内忧”,晋国卿士和国君之间的权力之争越来越激烈,使得当时最强的侈卿家族——郤氏,以及晋厉公本人先后遭殃,郤氏家族灰飞烟灭,晋厉公也遇弑身亡,晋国公室的传承一度面临断绝。

曾忧心忡忡地预言了晋国必将出现内讧的士燮,自鄢陵战场回国之后,眼看着国君咄咄逼人的收权行动和卿士们绝不甘心权力利益被削弱打压后的反抗对峙局面愈演愈烈,双方都不肯让步,因此对劝解国君与卿士们消除分歧、协力维护晋国霸业之事彻底绝望。


但士燮不想亲眼看到自己“若外宁、则必有内患”预言的被证实,决心早日解脱这种痛苦;因此,士燮自鄢陵回国之后,就天天在士氏(范氏)的宗庙中向先祖们祈祷,请求先祖们尽快将他带离人世,以免让自己看到晋国内乱的爆发、及惨烈的君臣相互残杀。

在长期坚持不懈的祈祷下,士燮终于得偿所愿,于鄢陵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也即周简王十二年(前574年)六月,平安终老于家中;临死前,士燮还特地嘱咐儿子士匄,要他严守家族门户,不要参与朝堂的争斗,以免给士氏招来祸患,士匄都一一应允。

士燮去世之后,他的中军佐位置由上军将郤錡接任,而士燮之子士匄则顺利进入晋国朝堂,继任新军佐;士氏家族的卿位,得到了平稳的传承。

与此同时,魏氏家族第三代成员魏绛、魏颉(令狐颉)也都已经成长起来,可以顺畅地管理魏邑、令狐、吕邑等家族封地了。但魏氏如今的头面人物,那还是得数开创了晋国外交新气象的“行人”之首——吕相(魏相);当初鄢陵之战结束后,晋厉公就有心提拔吕相入卿位,参与军国要事。

但当时侈卿之中,栾氏、郤氏、荀氏将卿士位置把持得牢不透风(韩氏、士氏也各自保有自己家族的卿位),没有重要的、特别的机会的话,晋国卿士的位置几乎不能在异氏之间更替(除非是犯下大错、或者举兵作乱,像狐氏、先氏、胥氏、赵氏大宗失去卿位的例子一样;臾骈则属于赵盾的安排,提前给先氏占位子,是特殊情况)。所以,晋厉公暂还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拔擢吕相入卿位。

不过,晋厉公的“去群大夫、更立左右”的想法,在鄢陵之战后愈发强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