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北京开会时周总理见一人眼熟,毛主席: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1956年北京开会时周总理见一人眼熟,毛主席: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00:00
13:23

能被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一直惦记的“老班长”,究竟是什么人物?

1956年底,在首都北京举行了一次劳模大会,当时全国各行各业的模范人物,全都齐聚在北京,准备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一众领导人的接见。

在这些模范中,有一个来自粮食系统的模范李开文,颇受关注。最初,是周总理先觉得此人看起来十分眼熟。待毛主席看清来人之后,立刻大喜过望:“这是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

随即,毛主席还亲切的拉住李开文的手,一边和他聊天,一边向他伸出大拇指进行夸赞。在会议结束后,甚至还将他请到家里吃饭。

李开文是谁?他和毛主席、周总理又有什么渊源呢?

长征路上的“火种”

李开文是安徽金寨县人,从16岁起就开始到处卖苦力,种地、烧窑什么都会干,因此他的个子虽然不高,但是身体素质却非常好。

1929年,李开文参加革命,进入了红军部队。当时的他已经30多岁了,但是由于没什么文化,再加上年纪也不轻了,凭着一身干劲,李开文起初负责担架队,常常抬着担架一天能走上百里的路。

后来,李开文又被分到炊事班,当上了炊事员。1934年,李开文跟随部队长征,在长征出发时,他路过自己家门口,甚至都不敢进去看一眼。

当时有相熟的战友,得知李开文的情况,劝他进去和家人说一声,但是李开文却拒绝了。那时李开文的妻子刚生产完,他怕进家门以后,妻子就不让他走了。于是,李开文狠狠心,最终还是没进去。

然而,他是“过家门而不入”,但是他的大儿子恰巧看到了他。儿子一把抱住李开文的腿,哭喊着希望他别走,但是李开文为了革命,狠了狠心,将儿子踹到一旁头也不回的跟着部队离开了。

自此之后,李开文十多年都没再回过家,也没有家中妻儿的一点消息。

跟着队伍进入草地以后,李开文做饭的任务就变得有些困难了。在当时,粮食对于李开文来说,还不是最难的事情,毕竟还有青稞、草根等食物可以果腹。最难的,其实是生火用的草。

当时虽然是在草地上,但是那些草几乎都是潮湿的,想要用来烧火做饭,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的天气也不是很好,时不时的就要下雨,有时候还能下冰雹,那些草根本没法用。

思来想去,李开文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这些草变成火种,不让战士们饿肚子。

李开文在每天清晨开拔以后,就将那些湿草拧干水再分成三份,在腋下和肚子前揣上,最后再背着行军锅走在队伍的最后。

这样等到了露营地以后,那些湿草也已经被李开文的体温焐干了,就能用来生火做饭,还能让战士们围着取暖。

他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被战友们发现不对了。

李开文变得面黄肌瘦不说,肚子有时候也经常浮肿,但有时候又下去了,而且走路也极不方便,看起来有些别扭。

经过观察,大家才终于知道,原来李开文的身上藏了这样一个“大秘密”。怪不得李开文所在的队伍,每天都是第一个升起炊烟的。战士们为他的奉献精神感动到无以复加,纷纷落下眼泪。

直到红军主力顺利会师以后,李开文就被派往延安,紧接着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在主席身边做炊事员的日子

1936年10月,李开文被调到党中央组织部任炊事班班长,随后又调到特灶班,开始了给主席当炊事员的生活。

当以前的战友得知他调到主席身边后,都对他羡慕不已,认为他能给主席做饭,实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李开文却不敢这样想,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个炊事员,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绝对不能骄傲自满。

有一年深冬天气,当时是李开文做饭,看到其他领导人的饭都已经取走了,唯独毛主席的还没来领,于是他便端着热了一遍的饭主动给主席送去。

一推开毛主席居住的窑洞门,一股寒风就跟着吹了进去。李开文打了个冷颤后,立刻将门关上了,毛主席听到开门声看了过来,恰好看到李开文打冷颤的一幕。

于是,毛主席便取出一件羊皮的背心,转身递给李开文,嘱咐他多穿衣服做好保暖。李开文看着毛主席递过来的背心,立刻摆手表示自己不冷。毛主席便笑着打趣,要是老班长冻的生病了,自己最爱吃的菜可就吃不到了。

李开文听罢十分好奇,毛主席爱吃自己做的什么菜?主席笑着为他解答了疑惑,原来主席最爱吃李开文做的红烧肉。

听到主席的话,李开文倒是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他刚调到特灶班的时候,得知主席是湖南人,爱吃湖南的红烧肉,于是他就悄悄找到大厨进行学习。

但是他回来以后多次尝试,发现每次做出来的红烧肉,吃起来都不是特别的美味,感觉非常拿不出手。

如果不是这次毛主席提到这件事,李开文一直以为自己做的红烧肉,根本入不了主席的口呢。

没想到,结果竟然完全相反,主席反而特别爱吃自己做的这道菜。

关于这道红烧肉,在李开文的老家一带至今都还在流行。李开文后来回到家乡以后,把这道菜也一起带了回去。当地人得知这是毛主席都夸赞的菜,都纷纷找李开文学习。这道菜也得以流传,后来还被叫做“开文红烧肉”、“古碑红烧肉”等名字。

李开文最后还是收下了主席的背心,穿在身上感觉格外暖和。而这件背心,到后来他发现一个特灶班的小战士,比他穿的还单薄以后,就将背心脱下来给了小战士。

1942年,延安开始掀起一阵自给自足的风潮。当时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大家都选择自己动手,准备开荒地、促生产。

当时的特灶班只有7个人,平时除了做饭以外也参与开荒。而李开文的年纪最大,其他人都让他留下来只负责做饭烧水就可以,李开文忙完工作以后,就利用空余时间打草鞋。

由他打出来的草鞋,不仅款式好看,而且还非常耐穿。到后来,他打的草鞋越来越多,当时除了参与开荒的战士们,连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都穿过他打的草鞋。

革命胜利后离京再进京

直到全国解放以后,李开文跟着领导们进入了北京,随后他被安排到文化学校进行学习。

不久后,李开文从学校毕业,当时组织上会为他们安排工作。到李开文这里时,当时负责人李维汉和李开文很熟,便想给李开文安排一个相对轻松的活,那就是到天津糖厂当副厂长。

因为在李维汉看来,李开文过去吃了不少苦,后面也该给他安排一个“甜事”了。

但李开文得知一个厂有上千人后,立刻推辞这个差事,表示自己没有能力管,最终决定还是回家乡,该和老婆孩子团聚了。

李维汉拗不过他,最终同意了。离京之前,李开文想到以后可能无法和毛主席见面了,于是就想和主席告别。见面后,主席询问他为何不去当副厂长,李开文表示“再甜也没有家乡的水甜”,主席知道他的心思,也就不再多劝。

李开文和主席约定,时常会写信回来,随后便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金寨县。急急忙忙回到老家以后,李开文从弟弟口中得知,当年为了逃命,妻子带着大儿子和双胞胎到处躲藏。结果双胞胎饿死在路上,妻子等了十年以后以为他已经牺牲,最后也带着大儿子改嫁了。

李开文深知自己对妻儿有愧,但是已经无法弥补,最后决定在家乡附近的粮站做站长,踏踏实实的守起了粮库。

在这里,李开文什么都干,说是站长,其实他也只是把自己当一个普通工人,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为人十分低调节俭。

直到1956年底,全国在首都召开劳模表彰大会,李开文作为粮食系统的劳模,到北京登上主席台,再次和毛主席、周总理见面。

毛主席一见到李开文,立刻认出他,开心的拉着他的手,一边还给他伸出大拇哥,夸他实在是了不起,回家以后得了个劳模又来到北京了。

会议结束后,毛主席邀请李开文到家里吃饭。当时李开文身上穿的,还是一件单薄的棉衣,而脚上穿的是一双快要磨破的布鞋。毛主席再次送给李开文几件礼物——皮大衣、毛皮鞋。

李开文美滋滋的拿着这些东西回了老家,乡亲们得知是主席送的,都羡慕不已。后来,金寨县建国庆典的时候,把李开文的皮大衣借走,后来又留在了展览馆里供人参观。

剩下的毛皮鞋,李开文十分爱惜,一直宝贝的收在柜子里不舍得穿。什么时候想念毛主席了,李开文就会把毛皮鞋拿出来看看。直到后来的一个冬天,村子里的一个老乡来看他,对方腿脚不便还穿着一双烂布鞋,李开文就将毛皮鞋送给了他。

结语

此后,李开文在家乡的日子过得很悠闲,乡亲们知道他是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经常会到他家里去,听他将革命中的事情。

1992年,李开文离世,被村民安葬在他当粮站站长时,所在的那处响山寺的后山上。而李开文老人在生前曾经居住过的住所,在他离世后也一直被当地村民悉心照看,时常派人前去打扫清理。

李开文的人虽然已经离开,但他坚持了一辈子艰苦朴素、自强自立的理念,以及他身上那种温和敦厚的品质,一直被人们铭记,而且在当地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作者:沧海

参考文献:

李业坤. 特灶班班长李开文 [J]. 中国老区建设, 2018, : 54-55.

胡遵远,张应松. “红色大厨”李开文:不恋官位回乡护粮仓 [J]. 档案记忆, 2017, : 36-39.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