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老红军进京受表彰,毛主席大喜:我们的老班长又回来了

1956年,一老红军进京受表彰,毛主席大喜:我们的老班长又回来了

00:00
21:20

1956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云集京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位粮站站长当选上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并登上大会主席台。

毛泽东见到这位站长后,握住他的手高兴地说:“啊!我们的老班长又回来了!真了不起,你回去又得了一个劳动模范!”

会后,毛泽东又请站长到家里吃饭,还送给了他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鞋。

那么这位粮站站长究竟是谁?他和毛泽东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这位站长名叫李开文,1897年出生于安徽金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境所迫,他16岁就开始种地、烧窑、干苦力活。虽然他个头不到一米六,但长得很壮实,还练就了一双铁脚板,担子一上肩,一天可以走上100多里的山路。

1929年5月,已经是4个孩子的父亲的李开文,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赤卫队,他经常支前配合红军作战,为创建鄂豫皖苏区贡献力量。

1932年9月,红四方军主力决定撤离大别山,红25军73师219团的团长见李开文脚功硬、能吃苦,于是把他从赤卫队里挑了出来,正式将他转为红军的担架兵,并让他担任团担架一班的班长,随部队一起突围。

离开大别山的时候,部队从李开文的家门口路过。当时李开文的妻子刚生下了一对双胞胎,才16天,但他并不敢回家看看,因为他怕一看到老婆的眼泪就走不动了。

但没想到的是,李开文被跑出来看过路队伍的大儿子李锦旭发现了,他哭着跑到李开文的面前说:“爸,妈妈天天念叨你,等你回家呢!”

李开文不敢看孩子,更不敢停下,他身旁的担架队员也忍不住劝他:“班长,你还是回去看一下吧!”

但李开文依然强忍着不肯回头,李锦旭疯了似地抱住他的一条腿,说什么也不松手。李开文不敢再犹豫,他一狠心,一脚把儿子踢开了,而李开文却头也不回,跟着部队离开了大别山。这一走,就是17年。

多年以后,李开文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曾感慨说:“革命是不能回头的,我的命大,当年许多战士就牺牲在西撤的路上了。”

部队在转移的途中,遭到了敌机的空袭,敌人的一颗炸弹在李开文身边爆炸,巨大的气浪把他掀倒在地,他顿时七窍流血,不省人事,炸起的泥土和碎石将他掩埋了。

战友们将李开文从土中扒出来时,他已经面如土色,没有了呼吸,班里的一个战士不禁扑在他身上哭喊:“李班长,你可不能就这样走了啊,我还要跟你奔一条活路呢!”

这个战士在哭的同时,下意识地将手放在了李开文的鼻子前,发现他竟然还有气,他不禁大喜,连忙跑到炊事班,找来了小半碗米汤,给李开文喂了进去,他竟然活了过来!

队伍到达四川北部的通江以后,李开文住院接受治疗。经过一年的治疗,他终于可以出院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听力严重下降。出院以后,团长告诉他,他因为听力受损,已经不能回担架班了。

李开文愣住了,他问团长:“那我还能干什么?”

团长回答:“你就去炊事班烧饭吧!”

李开文尽管心里并不情愿,但他为了留在部队,还是答应了,他被分配到中央军委直属干部连任炊事员。

1935年8月,部队开始过草地。当时经常雨雪交加,许多红军战士夜晚宿营时,因没有干柴干草燃火取暖,再也没有醒来。而李开文所在的干部连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他的军灶经常是第一个在草地上升起炊烟,成为全团乃至全师炊事班的火种。

这个现象令干部连里的蔡畅、康克清两位女红军十分好奇,她们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李开文的“秘密”:原来,部队每天清晨开拔时,衣着单薄的李开文便将一堆湿淋淋的沼泽地枯草拧干出水后,分成三团,胸前揣一个,两胳肢窝各夹一个,背着行军锅默默无语地走在部队后面。晚上宿营时,李开文已经用自己的体温将草团焐干了,他就是用这些干草生起一堆堆篝火的!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召集各部队的领导开会,他在会上说:“主席身边缺人,请你们找一些忠实可靠的人来中央工作,一定要可靠的。”

李开文很快被在所在部队的领导推荐了上去,1937年,他经过层层选拔,来到了延安,先是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不久后又调任中央特灶班班长,主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伙食,这一干,就是12年。

很多老战友都很羡慕李开文,他们问:“你做了毛主席的炊事员,一定感到很骄傲吧?”

李开文摆摆手说:“我哪敢骄傲,不能瞎讲,毛主席从不搞特殊的。”

李开文上任以后,一查账,发现首长们每个月的伙食都要超支20多元,而且还老吃不好。他感到很不对劲,因为每天给首长们配给供应4斤肉、2斤豆腐和一些蔬菜,数量不算少了,那问题是出在哪呢?

经过调查,李开文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机关太多的工作人员来首长的小灶蹭饭吃了,首长的伙食消费实际上不到总体开支的三分之一!

李开文坐不住了,他召集首长身边的炊事员和警卫员一起开了一个会,并对大家说:“各位老兄弟们,中央首长们伙食钱本来就少,三股只能吃一股,你们看像话不像话?明天开始我要动手了,你们都不要来这吃,我也不在这里吃。”

大家听了以后,纷纷表示同意:“老班长说得对,明天我们都不来了!”

然后李开文对管理科长说:“从现在开始,我每天只要2斤肉、1斤豆腐,保证把伙食搞好。”

科长听后大惊:“你的前任4斤肉、2斤豆腐都没有把伙食搞好,叫你来就是要你注意首长的营养,不是让你来搞节约的!”

李开文说:“科长,我说话算数,搞几天试试,到时你再问问首长怎么样,不就行了吗?”

李开文通过严格控制就餐人数,把首长们的伙食标准从以前的三菜一汤增加到四菜一汤,而且质量也提高了。

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管经济的李富春沉不住气了,他找到李开文说:“老班长,以前我们每个月伙食都超支20多元,现在你这么搞,那每个月不得超支40多元吗?”

一旁的管理科长对李富春说:“李部长,你就不要操心了,他这个月还节约20多元呢!”

李富春一问才知道李开文的办法,他感到非常感动,李开文自己在小灶做饭却不吃小灶,这种精神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李富春的夫人蔡畅知道这件事后,也对李开文说:“老李啊,那么多人到厨房吃当然不对,但你辛辛苦苦地做菜,吃一点是应该的啊!”

李开文却笑着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吃好喝好,保障首长们吃好喝好,这才是我的职责。”

李开文来到炊事班以后,听人说毛泽东是湖南人,最喜欢吃红烧肉,他就偷偷地请教了别的炊事班的大师傅,依样画葫芦学会了这道菜,尽管他自己觉得拿不出手,但还是给毛泽东做了几次。

有一次毛泽东写文章到很晚,一直没有过来吃饭,李开文就把饭菜热了热,亲自给他送了过去。当时已经到了冬天,李开文推开毛泽东的窑洞门时,一阵寒风也跟着卷了进去,他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这一幕正好被毛泽东看见了,他马上把李开文迎进屋,对他说:“老班长,我看你穿得太单薄了。”

李开文连忙说:“不冷,不冷,我习惯了。”

毛泽东取出一件羊皮背心,让李开文穿上,但他却执意推辞,毛泽东说:“叫你穿上你就穿上,老班长你要是病倒了,那我就吃不到你做的那道我最爱吃的菜了!”

李开文只好穿上背心,他问毛泽东:“主席,那你说说,我做的哪道菜你最爱吃?”

毛泽东回答:“当然是红烧肉了!”

这让李开文非常激动,没想到自己觉得完全拿不出手的菜,竟然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

1942年,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央特灶班除了负责首长们的一日三餐外,他们自己也被分配了开荒的任务。

当时中央特灶班只有7个人,属李开文年纪最大,大家一致决定不让他下田劳动,李开文拗不过,于是就留下来烧水做饭。

但留守的李开文也不轻松,他除了做饭,还开始打草鞋,他打的草鞋都带花,三朵花为一等,1元2角一双,两朵花为二等,7角5分一双,一朵花为三等,5角6分一双,三朵花的草鞋他一天能够打4双。他的草鞋很快成了当时的“热门货”,卖出去以后,给中央小灶增加了不少收入,因此毛泽东亲自推荐李开文当了劳动模范。

1947年2月,胡宗南率军进攻延安,这一年刚满50岁的李开文,跟随毛泽东、周恩来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坡后,李开文发现这里荒无人烟,根本没有吃的,这可把他急坏了,如果首长们的身体饿坏了,那可怎么得了!

情急之下,李开文带了两个战士,当天晚上抄小路回到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延安,在撤出延安以前,他曾把大量的腊肉、腊鹅、咸鱼、咸鸭蛋秘密地藏在了城内的一处地窖里。这天夜里,他偷偷取出了3担食物,然后潜回了驻地。

第二天,毛泽东发现餐桌上突然多出了许多菜,他于是问李开文怎么回事,李开文如实相告,毛泽东却生气地摔了筷子,责备李开文不该去冒这个险。

李开文见毛泽东半天不肯动筷子,只好低下头抹眼泪,毛泽东看到以后又有些不忍,于是又招呼大家过来吃,说这是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别辜负了老班长的一片心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李开文随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不久后,他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央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学习。这年7月,李开文从学校毕业,时任群工部部长的李维汉找他谈话说:“老李同志,组织上考虑你过去吃的苦太多,现在给你安排一个很‘甜’的差事,决定派你去天津糖厂当副厂长。”

李开文摇头说:“我当不了那个副厂长,你还是让我回老家吧!”

李维汉说:“老李啊,如果不想当厂长,那留在北京也可以啊!”

李开文却说:“我还是想回老家,17年前,我硬着心肠离妻子儿女而去,现在眼看仗要打完了,天下太平了,我得回去偿还这些年欠他们的情。”

最终李开文被批准回乡,临行前,他去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对他说:“你还是要落叶归根啊!”

李开文说:“主席,我现在虽然认识了1206个字,可心里清楚,自己根本不是当厂长的料,没有那么大能耐,回乡后找个自己能干得了的差事,一定努力工作!”

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回去就回去,但要经常写信回来啊!”

李开文的关系被转到安徽省六安地委,地委领导决定让他回老家金寨县当副县长,他听后连忙推辞说:“不行,不行,这副县长我干不了……”

领导问他:“那你想干什么呢?”

李开文说:“我回老家看看,什么工作适合我,我就干什么。”

最终李开文回到了老家金寨县,当了县里的响山寺粮站的站长。粮站在县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李开文的职务虽然是站长,但他更像粮站的一个长工,他主动钻进黑漆漆的仓板底下,把所有的鼠洞一个一个堵起来;爬上高高的屋顶,将黄鼠狼开的“天窗”一块一块补好,粮站在他的建设下,很快焕然一新。

李开文回到家乡后,从弟弟李开香的口中得知:他离开以后,国民党军队烧了他家的房子,他的双胞胎儿子饿死了,妻子张氏等了他10年,最终为了大儿子李锦旭,只好改嫁了,但没过多久,他再嫁后的丈夫也病死了。

李开文心中马上闪过一个念头:去找前妻,把她接回来!

李开文来到张氏后夫家里后,张氏知道是他来了,躲在屋里不肯见他,她哭着对李开文说:“我没脸见你,我改嫁了,对不起你!”

李开文说:“是我对不起你,那一年,你才生下孩子,我就狠心离开了你。你现在什么也不要说了,你跟着我回去,我们一起过!”

但张氏却仍然过不了心里的这道坎,她觉得自己已经配不上李开文了,始终不肯接受。也有人劝李开文,凭他现在的条件,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比张氏更好的妻子,但李开文却没有动摇,他又先后七八次去张氏家找她,终于感动了张氏,他们夫妻最终团圆了!

50年代初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为了支援地方建设,李开文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500元钱捐献给了政府,他还经常用自己的钱,为家乡修路架桥。

1956年底,李开文由于工作突出,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来到北京接受表彰,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会后,毛泽东又请李开文去家里吃饭,当时已是冬天,毛泽东见李开文穿得太少,于是当场送给他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鞋。李开文穿上皮鞋,正好合脚,既柔软,又暖和。顿时一股暖流从脚涌向全身。

李开文回到家乡以后,乡亲们都涌进他的家里,来看看和摸摸毛泽东送给他的大衣和皮鞋,一个个羡慕得不得了。

1959年,金寨县举办“建国十周年成就展”,把毛泽东送李开文的大衣和皮鞋拿去展览,展览结束后,县里只把皮鞋还给了他,大衣则继续留在展览馆里展览。

李开文于是把这双皮鞋当成宝贝,平时都收藏在柜子里,只有想毛泽东时,才会拿出来看看。1960年的冬天,村里的刘拐子来李开文家里串门,李开文见他本来走路就不方便,脚上又穿着一双烂布鞋,感到非常心疼,于是就把那双皮鞋送给他了。

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李开文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本来国家对老红军的照顾十分优厚,但他却主动放弃了很多待遇,他一家几代人,除他之外,没有一个人吃商品粮。县里为老红军盖房子,每次都考虑过李开文,但都被他谢绝了。

1992年4月初,李开文逝世,享年95岁。他艰苦朴素、自尊自立的人生信念和朴实、温良、敦厚的品质,激励着老区一代又一代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正念正心502

    老前辈,令人感动的老红军

  • 快乐的慧姐

    演播者是人工智能的吗?有些断句和多音字,让我疑惑是不是不是真人演播的?

  • 听友497576957

    毛主席教导下的战士,个个一心为人民!

  • 海阔天空_q2m

  • 听友396322937

    令人敬仰的普通革命者

  • 小妮_2e

    老一代革命者,不仅能打仗能吃苦,更重要是思想觉悟高。

  • 京口区音乐协会

    好炊事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