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告丨北京数据先行区启动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框架体系

读报告丨北京数据先行区启动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框架体系

00:00
06:01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等综合改革试点。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北京数据先行区已正式启动,这也是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

到2025年,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2023年11月10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先行区总体规划面积为68平方公里,建有18个数据要素相关的产业园区,4.57万家市场主体。方案明确了数据先行区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框架体系,数据交易额达到5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了《支持北京深化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积极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将为先行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此前表示,《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政策清单》集中试点示范落地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政策措施,为全市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综合样板,进而推广复制成功的经验做法。

政策清单的鲜明特色是先行先试,聚焦数据先行区范围内的市场主体,率先享受数据价值合规实现、数据供需高效匹配等政策红利及相关公共服务。探索将先行区入驻的市属国有企业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的模式。

此外,支持中央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在数据先行区成立数据集团、数据公司或数据研究院;出台数据匿名化、去标识化技术处理规程,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科学研究、临床医疗和新药研发以及公共服务领域数据产品研发中率先实践“避风港”原则;对于开展数据资产首登记、首交易、首入表、首开放等活动,将利用高精尖资金给予政策支持。

政协委员:建议加大力度推动数据加工使用权等方面的探索

在特别邀请人士界别政协委员、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看来,从去年6月提出先行先试,到去年11月按下开始键,北京数据先行区已成为加速打造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的试验田。

陶匡淳表示,作为全国首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北京数据先行区面临着不少的机遇与挑战,更多的事项需要进一步细致落实。

2022年底,我国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数据二十条创造性提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过往实践中,业界对数据资源持有权的探讨及推动已经较多,在后续数据先行区落地执行过程中,建议加大力度推动在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方面的探索。”陶匡淳说,数据的加工使用和经营是数据增值的核心,可以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几何乘数效应。

他认为,北京数据先行区可以进一步细化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的商业模式及业务流程,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积极引流相应的资源,解决好使用权、经营权权属界定法律规定适用,解决数据产品如何定价和收益分配的问题。尽快拉通全产业链条,做成试点标杆运作,进而形成示范效应。

据了解,为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潜力,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十四五”以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数字经济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等规划政策,制定实施《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去年6月20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这几个文件共同构成了北京市开展先行先试、发展数字经济的整体蓝图和操作路径。

特别是北京“数据二十条”共有九部分,涉及二十余项具体任务,主线就是希望通过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探索实践,验证性落地完善结构性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其中涵盖多项具有全国首创性质的创新举措,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了指南和框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