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超能父母,从懂孩子开始。你好,欢迎来到写给父母的《儿童心理学——超级父母训练课》,我是番茄妈妈—金茜。
你好,我是番茄妈妈。欢迎收听《儿童财商》课程。上一讲我们谈到了如何发挥银行的作用,以及投资的方法等。投资,物质层面就是钱生钱,而精神层面是实现个人情怀,已经超越了“怎么对待压岁钱”“让孩子学会不乱花钱”等只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然而,涉及到金钱,毕竟还有风险意识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那么,今天我们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探讨如何提高孩子的财商吧!
今天这一讲,我将会分享:“如何帮孩子建立风险意识““如何用金钱去实现更多梦想”“”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财商”等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如何帮孩子建立风险意识
在之前的课程里,我和你探讨了孩子零用钱的合理分类,并且让孩子养成理财的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必要的,然而却不能让孩子仅仅了解到关于理财好的一面,更是需要他们认识到,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每一次投资都是面临多种选择的,需要孩子用心去权衡取舍。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机会成本,指的是如果选择了A,就不得不放弃B,资源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
比如,当孩子选择了一个霸王龙玩具,就代表他今天不能买那个三角龙的玩具了。虽然,他会很喜欢霸王龙的玩具,也会和霸王龙玩的很开心,所以他的选择并不是错的。但是,我们都能感觉到,他一定会惦记着那个三角龙,当他决定买霸王龙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玩三角龙的机会和快乐。这个就是机会成本 (Bankaroo, 2018)。
所以家长给孩子树立规则很重要,再有条件的家长,也要告诉孩子今天只能买一个玩具,或者两本本书,或者一件衣服,数量不能过多,多了就不用选择和思考了,也就没有深度和复杂的体验了。我们要让孩子慢慢在实践中体会,而不是每次一股脑的把他想要还是不想要的都买回家。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希望利用压岁钱购买某一个玩具,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理应提醒他,这个玩具即将会花费掉他压岁钱很大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当看到其他更好玩的玩具时,他的钱已经不够购买了,所以他会陷入思考,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强行干扰他的选择,即便你觉得他买这个东西不值得,也最后让孩子自己判断是否值得。这就培养了孩子做选择的能力,怎么合理利用手头上的金钱,从而让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关于什么是效用,后面还会详细谈到。虽然现在孩子还小,但也要让他明白,所有的投资或者选择,都是有风险的,要在了解自己能承受什么、无法承受什么的前提下,做出能承担后果的选择。
从小给孩子灌输机会成本和理财风险的意识,让孩子拥有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幸福的能力,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不仅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进而也能够成熟地面对“得与失”。
第二部分:用金钱去实现更多梦想
金钱对于我们的意义,决不是一串或长或短的数字,不是今天赚了多少、明天赔了多少。大多数时候,金钱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其他价值,比如去尽一份孝心,帮助有需要的人,甚至去控制无限滋生的欲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引导孩子的。
1、让孩子知道钱的意义不只是钱,还有爱心和感恩的心
很多人都认为:物质供给越多,我们就会越幸福越满足。他们会这样想:如果我有了更多的钱,就会更开心,更幸福。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耶鲁大学有一个“幸福丧失”的研究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物质匮乏时更为失落。
比如,在彩票中了大奖的人并不比常人觉得更幸福。并且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甚至没有那些因意外事件而瘫痪的患者幸福。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一共测试了22个乐透大奖的获得者和22个普通人,以及29个在事故中变得下身瘫痪或者四肢瘫痪的患者。参与者根据自己每日的快乐程度给幸福感评分。
结果,中彩票的人与没中彩票的人相比,中彩票的人在中彩票后会感到快乐和幸福不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幸福感与没中彩票的人的差异就相当低了。
而那些因事故而瘫痪的人在事故时间段内,会比普通人的幸福感低很多。然而在人生轨迹受到重创的一年后,他们的幸福感比常人甚至中了彩票的人更高,因为他们更懂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
所以,我们的财商教育,除了教育孩子该怎么合理地利用分配钱,还需要让孩子懂得,金钱的意义不只是钱,它还能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比如在过母亲节父亲节,或者爷爷奶奶生日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孩子用一点零花钱送长辈一件小小的礼物,这有利于培养孩子一颗孝敬的心、感恩的心。这都超越了金钱本身。
小番茄就曾经用她的零用钱买了一束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当时我好感动。姥姥生日的时候,小番茄买了一个笔记本作为画册,里面画满了她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甚至把画册带到学校,让同学们一起写下对姥姥的祝福。我问小番茄: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画这个画册作为姥姥的生日礼物?小番茄说:我也不能给姥姥买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想用这个来告诉姥姥我有多爱她。听得我热泪盈眶。这就是超越金钱的力量。
还有学校组织的捐赠活动,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直接掏钱给孩子捐赠,实际上他是没什么感觉的。所以在引导孩子出一份力之前,先让孩子了解到别人所面临的具体困难,然后跟他说,你现在就有能力去帮助他们。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意义不仅仅是购买好玩的玩具让自己感到快乐,而且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们得到快乐,这份荣誉感是金钱所不能换取的。就像我们上节课讲过的那个最年轻的CEO,他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想帮助动物们,这种内心的动力才是最强大的,也是支撑他坚持下来的原因所在。
2、让孩子从攒钱—使用金钱的过程中得到自豪感和幸福感。
怎样让孩子在攒钱—使用金钱的过程中得到自豪感?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亲自体验用钱的过程。举个例子,当孩子很想得到某件东西,与其直接给孩子购买,不如让他自己攒钱购买,当孩子通过坚持攒钱、成功获得后,会更珍惜这件物品。
一个孩子,当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存钱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把目标分解成可以控制的小块。比如,如果他想买一个500元的乐高,而他们每周能得到50元的零用钱,那么根据他们的储蓄的速度,我们帮助他们计算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长时间。(Lake, 2018)。
而在孩子攒钱的过程中,他的情绪也经历了以下的变化:先是想要物品的冲动,父母不答应购买的失落,得知可以自己攒钱购买的兴奋,一点一滴攒钱的坚持,以及最终购买成功的自豪和满足。这样,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一个健康、完整的消费体验过程,并在其日后消费,甚至目标达成过程中会反复上演。
小番茄一年多前就闹着要买手机,我说这不是必需品,你自己用零用钱买吧。后来,她自己查了一下,一个小米要800多,她要攒好久才够,但是现在就想要怎么办呢?渴望就是动力。经过研究,她发现某东有个分期付款买手机的金融服务,大概每月她还80元,大概每期有8元左右的利息,还12个月,就可以提前拿到手机了。她觉得能早点拿到手机很重要,每月8元左右的利息很值得。我问她:怎么不选那个2000多元的小米呢?她说太贵了,每个月还钱太多了,还是这个便宜的好。你看,当我们充分相信孩子,给他自主权,他就会权衡各个方面,做一个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我曾调查各种文化,想知道到底什么让人更快乐。居然得出的结论是,物质上拥有更多并不等于更快乐。曾经就有心理学家做过这类实验,他们调查了20多位一年内购买彩票中了大奖的人,结果发现他们平均的幸福程度,和随机抽样的人的幸福程度几乎相同。所以,幸福感其实跟钱没有太多关系。
在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边际效应递减,也是类似的结论。也就是说,随着消费的增加,相同数量的消费所增加的幸福感是在逐渐减少的。比如,孩子喜欢玩具,你给他买第一辆的时候,他会喜出望外非常开心,你再一辆接着一辆送他,最后他一定是无感的。
所以我们理应将金钱的使用权交回给孩子,让他在积攒-使用金钱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因为这些体验往往是多样的、变化的,而且它会丰富人的思维和心灵,不容易落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中。那么在攒钱购买物品的过程中,孩子也得到相应的成功感。
3、引导孩子合理安置自己的欲望。
金钱总会为欲望插上飞翔的翅膀。所以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教会孩子“节制”,但对于孩子的财商培养而言,节制仅仅是正确金钱观的一部分。孩子“被节制”了的欲望如何安放?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做“补偿机制”,它是指当一个人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比如我妈妈,她就和我说,她小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当时她的理想就是买十斤的鸡蛋,只吃青,不吃黄,虽然现在她没有这么做,但是她就是觉得吃的多才开心。所以,如果你节制或者忽视孩子的欲望,当他长大了,这种欲望会加倍返还,或者以其他方式呈现出来。
同样,放纵的方式也同样无效,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曾提出一个有关享乐的法则: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也会逐渐减少。我们前面也谈到了,为什么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时,感觉反倒没有那么开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的消费冲动回到理性。
4、从具体场景中引入工作的概念,让孩子有了金钱跟工作挂钩的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跟孩子们说:”妈妈要上班赚钱,才能给宝宝买好吃的。“可对于一切认知都需要以感觉、表象为基础来建立的孩子来说,工作这个词真的太抽象了,他很难明白,工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工作了才能挣到钱?如果我们不能有带宝宝上班日,就可以拍下在办公室工作的照片,或者在跟孩子观看电视时,有关工作场景时可以跟孩子说一下,这样孩子才能把“工作”的概念和具体的感知觉联系到一起。
但我要提醒的一点是,不管我们在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让孩子觉得,工作是件让人感到愉快,有价值的事情,或许会面临许多困难,但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害怕遇到困难,我们可以不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所有的困难。
第三部分:如何提高孩子的财商?
在探讨怎么提高孩子财商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培养孩子的财商,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财富观。所谓财富观,所包含的不仅仅是金钱,生命中还有更多重要的“财富”,比如时间、规划能力和机会等等。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是跟时间、机会和其他能力所挂钩的,这些能力,也称之为“财富”。
那么到底该用怎样的办法提高孩子的财商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式:
1、追求的事情各有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幸福感。
如刚才所提到的,财富所带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获得物质上的,更多的是获得精神上的。
经济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效用,就是指消费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满足感。
简单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喜欢吃牛肉,那么在两份牛肉和一份鸡肉的消费组合所带来的开心,就比一份牛肉和两份鸡肉组合带来的更高。所以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当面临选择困境时,或许孩子考虑了许多,还是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这时,就应该引导孩子问一问自己内心的效用方程式:哪个选择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幸福和快乐?
2、教会孩子深刻理解交易背后的价值创造和交换
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到现在各种复杂的交易工具,千百年来,交换的条件并没有改变:交换需要令双方都获得价值。
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许多学校每年都举办面向贫困地区孩子的捐赠活动,这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理应这样引导孩子,我们所给他们捐赠的东西不一定是他们所需要的,我们可以换一个形式去给予别人所需要的东西,比如通过钱来作为媒介。一是在学校举办跳蚤市场,将同学们家里闲置的东西换成钱去捐赠;二是贫困地区的孩子用捐赠的钱去买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两次交易令闲置物品所创造的价值以及两边孩子得到的价值都大大提升。
学会了解所有交易背后的价值交换,当孩子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知识储备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就可以快速地认清一个经济现象的本质。比如,职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和交换,当孩子从小意识到这一点,未来就业的时候才能更深入理解某一个职业,甚至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总结
课程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要点: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风险意识,毕竟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我们还要帮助孩子用金钱去实现更多梦想,让他们明白金钱的更高意义,比如爱和感恩等;
最后还要在“财富观”的引领下来提升财商,因为时间、机会、规划能力等等都是财富,已经超越了金钱本身。
在本讲中,我们一反常态,更多地运用了一些经济学的概念,比如机会成本,效用、效用递减等,也试图通过一些小故事来把这些概念讲透彻。如果你对这些话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欢迎在后台留言哦。最终理论终究还要归于实践才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希望大家学得开心,玩得开心!
下一讲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挖掘孩子的财富基因。
下期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