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一探老山门
说完塔,我们再来说说周边的桥吧。
在万工池周边上还有好多座桥,有流翠桥、引胜桥、福慧桥等,其中最大最新,也是过外万工池进入寺院的必过之桥,便是福慧桥了。它是座拱形石桥,桥名取福慧双收之意,朋友们到桥上走一走,福禄智慧都带走哈,多吉利呀。桥畔有莲香阁,看这名字,或许盛夏时节,桥下沟渠内会有莲花可赏呢。
走过福慧桥,三面青灰色的照壁马上吸引了伙伴们的眼球,这便是“八相成道”照壁群,也是网红打卡点之一哦。上面的立体浮雕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佛陀一生的画面一一展于眼前。正对着我们的照壁上雕刻的是佛陀说法图,释迦居中坐于莲花宝坛上,周围弟子云集、众生环列、祥云四溢、妙乐飞天,刻画得最为传神的是佛陀那半眯缝着的眼神,好似在藐视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空相。南面照壁上分别是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四大主题的壁雕;北面照壁上分别是降魔、成道、说法、涅槃四大主题的壁雕。凑近细细欣赏着浮雕人物的微表情和传神的肢体语言,真让人浮想联翩,似有亲眼目睹这些场景的恍惚感呢。绕到照壁背面,那上面刻画着八种图案,估计许多朋友并不认得。这是佛教的八吉祥物,它们分别是:代表永恒之爱的吉祥结、代表富裕祥和的金鱼、代表财富汇聚和长寿的宝瓶、代表纯洁心灵的莲花、代表事业成功的宝幢、代表至上权威和保佑平安的宝伞、代表事业广大和强劲的法轮、代表名声远扬的法螺。所以八在佛教中真是个吉祥数字呢。
过照壁,眼前豁然开朗,一池一殿便呈于眼前。
这一池便是寺院的内万工池,在北边的石护栏上有竹禅所书的“阿耨nou达池”,这也是梵文直译出来的,在唐朝称为“无热恼池”呢。嘿嘿,这是在劝你凡事不可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吧,我们今天把它翻译为清凉皎洁之池。伙伴们,还记得我们在哪里讲到过竹禅这位高僧吗?对啦,他就是天童禅寺罗汉堂里十八罗汉画像碑的作者嘛,他可是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古琴大师,曾为慈禧太后作画和传戒,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呢。所以今天的我们在古刹能看到他的真迹那是非常难得的。还有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鱼乐国”三个大字,所以这个万工池有自己的名字哦。我们还可以看到池边静静地横着一叶扁舟,肥胖的锦鲤在透亮清澈的池水中优哉游哉,好不惬意呢。
在鱼乐国的南边,有七座佛塔一字排开,据称为代表禅院的七宝如来塔。塔阵的中间有一口泉眼,上面盖着石头井盖,后方的石碑上写着“妙喜泉”三个字,那是乾隆五年(1740年)时由住持嵩来畹荃所写。泉井挖掘年代更早,是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住持大慧宗杲为了缓解寺院用水紧缺的情况而专门开凿的,还请了他的在家弟子张九成,自号无垢居士,撰写了《妙喜泉铭》,如今这块石碑已成为非常珍贵的文物呢,现在珍藏在舍利殿前,我们随后便会去一睹真迹呦。
在鱼乐国靠东北的墙角下,立着阿育王寺全国重点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块石碑。边上有一道南北纵深的甬道,前后有两道山门建筑,这里就是我们说的古山门啦。里山门的造型更接近于牌坊,寺中人称碑楼,矗立在原进寺的甬道上。两根石柱撑起木质斗拱繁复的殿顶,牌楼南北两面匾额上书“东震旦土”和“东南佛国”,楼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整体造型浑厚庄重、古色古香。外山门与寺院外墙相连,据说在新山门落成之前,这里便是进出阿育王寺的主通道了。新山门启用以后,这里便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门前也已经筑起了围墙,与外面车水马龙的329国道隔绝开来,但门楼仍然很好地保留着,这一做法波导非常赞赏。据资料称,外山门门楼上的匾额“阿育王寺”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不过我们今天是看不到了。
说到古山门,不得不提到放光松。从1988年的寺院平面图里,我们知道原来老山门左右各有一棵放光松,据说原来进山门时两边古松垂盖,翠碧黄墙,古意浓郁,今天的我们只能脑补这一画面了。不过我们从里山门边上的石阶登阶而上,还是可以看到一棵被石护栏围起来的松树,石护栏上依稀可见三个大字“放光松”。为何它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我想这背后应该也是有故事的,只是我们小辈们都不知道了。护栏里面栽种的松树看上去几十年的光景,并不粗壮,应该是后来补种的,且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一棵,若我不提起,估计许多人已经把放光松给遗忘了呢。
在鱼乐国的东边,还有一棵本地不太常见的树——七叶树,边上专门竖着一块书页状的石碑,用中英双文对此树做了介绍。这七叶树同佛教渊源颇深,根据经典记载,印度王舍城外灵鹫山上有座岩窟,周围就长满了七叶树,所以叫它七叶窟。此处是佛陀居住和说法的地方,也是佛陀涅槃后佛教经典第一次结集的地方。因此,七叶树位列佛门四圣树之一,到了每年五月,它的花季时,长长的白色塔状花序从手掌般的叶间探伸出来,像层层叶片托着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宝塔,煞是与众不同呢。
现在,我们已来到阿育王寺的天王殿前。让我们静静地站在这里细细感受古刹透出的无与伦比的厚重魅力。阿育王寺的寺院规制虽然和普通寺院看着一般无二,也是由中轴和东西两轴线上的建筑构成的,但它却是经过多少年的岁月洗礼和历史沉淀的,这是那些规模宏大的新建寺院无法炮制和刻意仿效的,古石古木古砖古瓦,更不论里面珍藏的无价古宝,无不向世人昭示着古刹的魅力。就连这天王殿屋顶上的鸽子似乎也被古寺日夜熏陶得如此佛性,站在那里悄无声息地瞅着门前来来往往的庸人过客,自是岿然不动、仿佛入定一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