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
本讲简介:
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主义,更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心物一体。今天学术界以“物质”和“意识”来区分出两大哲学流派的观点,完全可以认为是闲得蛋疼的搞法。阳明心学是“心物一体”,谈“心”必然有“物”,谈“物”必然有“心”,这种哲学观从来不把“心”和“物”到底谁是第一位的问题放在心上。唯心唯物的分法本身就是一种很低级的分法。
日常生活中,见闻应酬千头万绪,却都是良知的作用与流行。入世践行无非人情事变,离开了人情事变,良知也就失去了载体。从这个角度而言,良知与见闻实际是一件事。惟精惟一的宗旨亦是如此。“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可见良知还是在其中起了作用的,只是在多闻多见上选择、认识,要抓住要领,不能失去良知的核心主导地位。
本讲原文:
【167】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工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
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语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处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刘老师讲的很朴实,受益匪浅。
老刘说心学 回复 @飞翔的鹰5111: 感谢您的认可和鼓励
这一篇,含金量挺高!
感谢刘老师的讲解
老刘说心学 回复 @1511633eqzu: 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老师讲的太好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上了这么多年学,遇见心学,竟觉得自己之前的一切似乎都白学了,
老刘说心学 回复 @冬冬_6i: 感谢您的鼓励
回归教育的本源,让我们更多关注心灵的纯净与成长,让更多的人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没有同步文字
修身养性知行合一
受益匪浅,谢谢老刘
老师,到底什么叫致良知?致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落实到日用中?
老刘说心学 回复 @万维国学堂: 这个问题,实在有点难,阳明先生写了一本书来解释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