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解析思索-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106-解析思索-传习录-通俗讲解-王阳明心学

00:00
11:08

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


本讲简介:


欧阳崇一指出学者的两种弊病,其一是“沉空守寂”,其二是“思索安排”,那么如何避免堕入这两个弊病呢?如果你能观照气机实相,做到廓然大公,自然就能做到发心动念都是出自良知,没有任何贪嗔好恶的攀附。


阳明心学最核心的思想是“致良知”三个字,将“良知”所判断为是善的东西,通过人的实践行动(该实践行动在阳明心学里既包含了“意识”,又包含了“行动”,且二者是一体同源)落实出来,就是一个“致”的过程,“致”的本意是“送,到”,既然又是“送”,又是“到”,那就是从这里到那里,由此及彼之意。“良知(阳明良知)”人人具有,但是很少有人能时时保证此“良知”能被“送至”,能被“送到”,所以“致”才是阳明心学全部功夫所在。





本讲原文:


【168】来书云:“师云:‘《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有何可思虑得?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体,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若安排思索,便是自私用智矣。’学者之蔽,大率非沉空守寂,则安排思索。德辛壬之岁著前一病,近又著后一病。但思索亦是良知发用,其与私意安排者何所取别?恐认贼作子,惑而不知也。”


  “思曰睿,睿作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思其可少乎?沉空守寂,与安排思索,正是自私用智,其为丧失良知一也。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所以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不知在良知上体认之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必有事致良知

    致良知→先说良知即天理落在心之本体上。一切从良知根上生发的思维,行动都是符合道的。之外的都是私欲的表现。致即送达,到达,由此及彼的意思。必须时时妥当处处敬畏才能致良知,否则就将淹灭在私欲的泥滩,无法自拔。所以致良知想游刃有余必须时刻警惕不知不觉的拔木塞源。

  • 一片飞奔的小海苔

    第一遍粗听,已经体会到效果,现在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