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党中央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开除此人的党籍,撤销他的悼词,将其骨灰移出八宝山公墓。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究竟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能让中央作出如此决定?此人正是康生!他生于1898年的山东诸城大台庄(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台村)。康生其实并不姓康,而是姓张,本名张宗可,由于家境富裕,自小便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聪慧,十岁的时候就能写出一手好字,作出一手好画。20岁那年,张宗可进入了县城的教师讲习所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工作,最起码能够保证衣食无忧。然而,年轻的张宗可的志向却并不在此,他心中有更远大的抱负。为此,张宗可不惜辞去教师工作,决定去上海求学。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1924年7月,张宗可进入上海大学读书,所在系的主任是瞿秋白。在老师的感召和指引下,张宗可参加了革命,最终还参与了“五卅”罢工、上海武装起义等革命运动,与刘少奇、周恩来先后结识。后来,由于革命形势的急剧变化,张宗可开始从事地下活动,化名“赵容”,凭借极高的情商和智商,他很快在上海滩打开了局面,获得了商界大佬虞洽卿的信任,借机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张宗可成为中央审查委员,后又担任中组部长,并负责特科工作。1933年,张宗可深受王明的信任,并跟随王明赴苏联学习,担任了我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副团长(团长为王明)。在赴苏之前,张宗可再度易名,这次的名字叫“康生”,从此这个名字便跟随了他一生。1937年,康生回到延安。此时的王明,已不再像四年前那样如日中天,相反,他的路线遭到批判。老康见势不妙,急忙表示同王明划清界限,以此博取了领导的信任,并再度窃据要职。1937年,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康生是这场运动的负责人和具体实施人之一,但他却借“整风”之名,行迫害之实。康生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他的书法写得非常好,常言道:字如其人,然而,康生的人品却不如他的书法那样出众。在“整风”运动中,康生利用手中的权力,污蔑、迫害了党内大量的同志。好在党中央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进行了纠正。但康生并未有所收敛,多年后,他再度实行自己的那一套,想再来个“左倾”运动,惹怒了毛主席,被发配到了山东,后成为建国后山东省委第一任书记。远离了权力中心的康生,倍感失落,他多次托人说情,要求调回中央工作。此外,康生还多次声称自己的唯一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见一见毛主席,并托党内一位领导同志给毛主席带话。后来,如愿以偿的康生竟称那位帮助他的领导同志为“再生父母”,然而,在十年动乱中,康生却对这位“再生父母”进行了残忍的迫害,由此可见康生的人品。十年动乱开始后,康生与狼子野心的李云鹤狼狈为奸。两人利用动乱,变本加厉地迫害党内同志,上至革命元老,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成为他们迫害的对象,很多人不堪迫害,含冤离世。更令人气愤的是,康、李二人,竟连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也不放过,对其栽赃污蔑,疯狂迫害。1975年,康生因病死于北京,得以善终,死后被葬进八宝山。然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康生倒行逆施的行为早已引起人神共愤,罪恶滔天的他必将接受历史的审判!几年后,中华大地再度迎来了春天,党中央审时度势,拨乱反正,做出了开除康生党籍,撤销悼词,将其骨灰移出八宝山的决定,消息一经宣布,人们拍手称快!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倒行逆施的人,都会被无情碾碎,康生的结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首任领导,往往决定一个地方的长期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