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下岗潮到底有多难?时代的巨轮碾过之后,只剩一片废墟

东北下岗潮到底有多难?时代的巨轮碾过之后,只剩一片废墟

00:00
12:52

1999年,东北下岗潮猝然而至,这对于东北人来说是一场不敢回忆的噩梦,数以万计的东北人体会到了真正的至暗时刻。

特别是东北铁西区,更是从极致的繁华沦为一片无尽的废墟。

在时代的巨轮碾压之后,许多家庭陷入绝境,多数东北人彻底失去了依靠,也丧失了对未来的种种希望,甚至还有不少人心如死灰地带着全家人走向绝路。

那么,东北下岗潮为何不期而至?它带给东北人的到底是怎样惨痛的经历?遭遇如此浩劫的东北人又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呢?

噩梦般的1999年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有着非常完善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非常繁盛,也为东北人带来了诸多福利。

以铁西区为例,这里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集聚区,蒸蒸日上的工厂比比皆是,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工人。

即便是家里的孩子,就读的也是工厂所建立的技术学校,可以让孩子学习了相关技能之后,直接进厂上班。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都以进厂为荣,也享受着工厂所提供的优渥条件与绝佳福利,不管是医疗资源还是教育资源都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

那是令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无比艳羡的好生活,东北的工人们端起了“铁饭碗”,甚至也为孩子们早早设想好了进厂的未来生活。

全家上下,世世代代,这样的日子会保持红红火火,无比繁荣。

然而,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告别了充满欢声笑语的1998年,新的一年将会跌入前所未有的寒冷之中。

随着市场的进步与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

在东北地区所占据龙头的重工业也逐渐减弱了地位,那些早早发展起来的传统厂家就此面临大量倒闭的风险,而工人们更是直接彻底失去了“乐园”。

这些在厂子里上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中的顶梁柱。

他们人到中年,已经将工厂里“打螺丝”的工作当做了这辈子最大的任务,如今突然被宣布“我不下岗谁下岗”,他们当然无所适从。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想要重新就业难上加难。

在那个年代里,中年人想要再找份糊口的工作本就不容易,更何况是多数人面临失业的窘境?

大街上挤满了到处找工作的人,他们高举着牌子,将自己的“特长”重点写上,希望被有需要的人看中。

但能够被选走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时候,是他们在街上团聚在一起,聊着这日子的艰辛与难过。

如果是年龄大一点的,那么基本上就会在家里“等死”了,能少吃一顿饭就为家庭节省一粒米。

毕竟,一家子的收入来源锐减,甚至是家庭中的全部劳动力都源于厂子,而遭到厂子的开除,那么整个家庭就只会入不敷出,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没有余粮”的悲惨结局。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全国都面临着失业风波,但是东北地区格外严重,数千万的工人被迫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厂子,之后就变成了无头苍蝇,不知去向何处。

那些让人看了忍不住动容的照片记录下了他们的伤痛,也是如今的东北人都不愿意提及的过往。

一群群下岗工人满脸愁容,中年老爷们忍不住痛哭流涕。

这些都是家中的铮铮铁骨,是再苦再累也不喊出声的汉子,如今却在下岗后痛哭不已。

工人们面临的是未知而迷茫的未来,巨大的经济问题压着他们,让他们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在悲痛之中就必须快速做出决定与选择。

徘徊在痛苦边缘的工人

这是东北工人们最难熬的一个寒冬腊月,无数人的心跌入了冰窖。

摆在眼前的所有问题只有一个字可以解决,那就是钱。为了钱,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考量与选择。

有的人心一横,直接偷偷爬到厂子里,捡回来一些废铁之类的东西,这些曾经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的东西,如今都是可以温饱的“法宝”。

但这也仅仅是一两次而已,自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

更多的人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就只有在白花花的世界里,一点点地摸索与寻找。

但在这集体事业的浪潮中,目之所及的大街上,但凡是有一点用处的垃圾,也早早地被人们捡回了家,哪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呢?

年纪轻一些的,只有在这即将迎来过年团圆的时节走出家门,到更远的外地去寻觅糊口的机会。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踏上未知的征程。

但这个年代,本来就是全国性的失业风波,到了外地,也大概率不会有机会等着他们。

上了年纪的,觉得自己已经毫无用处,却还要跟家里人争一口饭吃,直接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仅仅是因为要给家里节省粮食。

更有全家上下都是下岗工人的家庭,面对生的绝望,吃了最后一顿美味的饺子,和这个他们曾经无比热爱的世界告了别。

这时候,活下去太难了,相对而言,死亡变得更加容易。

人们能想到的生存之计还有什么呢?还有不顾自己身体的卖血,只要能变卖成钱,那么付出身体里流淌的这点血根本不算什么。

正规的医院不需要,那就偷偷摸摸地去“小黑屋”,那些面色苍白的人也仅仅是为了家人们可以填饱肚子而已。

更可悲的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女人们,能够做保洁或者是保姆已经是上上选,她们中的许多人则被迫走上了卖身的绝路。出卖自己的肉体,也彻底放弃了尊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

这时候的她们已经浑然不顾他人的嘲讽与侮辱,只要拿着票子回到家里,让家人摆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难日子,她们庆幸受苦的只是自己。

但这样不正当的工作给女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如果有一些家人们认为这是屈辱的工作,对她们进行言语攻击,那她们牺牲了自己换来的这样结局,简直就是生不如死了。

这场浩劫让每一个家庭都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让每一个被笼罩着的家庭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希望之火被无情地浇灭,人们的脸上从此再也没有发自真心的笑容。

只是,再漫长的黑夜也总会过去,只要人们坚守住,那片光明迟早会到来。

在血泪中更显坚强

东北曾经是我国最先进,也是最有活力的地方,到了20世纪90年代却进入了一片萧条之中,这片土地也变成了最没有生机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失去了光。

曾经无比繁荣与辉煌的工厂也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处处都是垃圾场,人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无数家庭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中。

人们抗议过,消沉过,甚至有人直接放弃了生的希望。但人们最终还是接受命运与现实,选择更多的方式来应对与解决苦难。

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是坚韧的,他们在血泪中迎刃而上。

他们曾经将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将最好的时光消磨在了工厂,如今,走出这片沃土,他们也断然不会彻底放弃生而为人的力量。

有的人留在本地继续贩卖劳动力,靠着微薄的收入以及紧衣缩食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他们认为,熬过这最寒冷的冬季,春天也必然不会遥远。

有的人踏上南下的未知旅途,寻找更多生的希望与光明,希望在遥远的他乡为贫困的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市场的冲击之下,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生活一去不复返,这场深刻的经济变革势必会对无数工人带来一场浩劫,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有再就业培训,也难以保证那接连不断陷入下岗浪潮中的工人们实现再就业的愿望,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靠着自己激发出来的力量来保障家庭。

这场时代的悲剧让无数下岗工人成为牺牲品,甚至好几辈人都被连累,在历史的转折中,这大概就是必然发展的结果,工人过得痛苦不堪,而国家的经济转型更是无比艰难。在改革开放迎来之际,无数人波及其中,任由其浮沉。

特别是通过《铁西区》这部耗时四年之久才完成的纪录片,我们更是看到了东北下岗工人的刚强与坚韧。

时代的尘埃落在了这一群普通人的身上,轻而易举地将他们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但他们在命运的洗礼下,始终没有放弃过斗争。

抱怨是人之常情,消沉也是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在那之后,他们剩下的也就只有坚守与挺进。

任凭外界如何变化,不管命运如何刁难,他们也都竭尽全力地用血肉之躯抵抗,在一片片废墟中寻觅火苗,重燃希望。

每个人都有说不出口的无奈与苦难,每个家庭都有无法言喻的痛苦与劫难,以为走到尽头,无法再前进,想要一了百了时,他们也在想,死都不怕,生又有何惧?

在时代的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仿佛不再重要,但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他们就是世界的主宰,是明天的主人。

那么,他们就会在狭隘的空间里做出最大的努力,而努力就是希望。

从那之后,人们将冰冷的手伸进衣袖里,在腾腾升起的热气中,他们的脸上又止不住流露出些许的笑意。

结语

上个世纪90年代东北的工人下岗潮是市场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群普通的工人也沦为牺牲品。

那是无数东北人再也不愿意提及的过往,那段尘封的记忆充满晦涩与黑暗,太多的人永远地留在了那个至暗时刻。

当然,也有许多人在泪水与苦痛中挺了过来,生的本能激发出潜在的力量,历经磨难,终于迎来笑对人生的勇气。

只是,其中的牺牲多么大,苦痛有多少,旁人是不可能体会得到的。

对于那段过往,你知道多少呢?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