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年终秀】康波周期第三阶段的四个景象

【0104】【年终秀】康波周期第三阶段的四个景象

00:00
14:02

我们需要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中,来了解已到来的2024年。

这张图叫“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它描述的是以60年为一个跨度,一个大型经济体由一个非常羸弱的经济模型不断地上涨,然后在长波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我个人觉得,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处在60年为跨度的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的第三个阶段。

我写过一本书叫《激荡三十年》,描述的是康德拉季耶夫波动周期的第一个阶段,1978年到2008年,在那3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着平均9.8%的高速成长。

有一位诺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写过一本书叫《变革中国》,他说:“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

在这30年里,我们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78年,中国是一个工业品极其短缺的国家。到1998年,中国在轻工业领域,吃的、穿的、用的领域,已经完全实现了产能供给,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

同时,在1998年,中国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很多朋友读过我写的《腾讯传》,中国很多PC时代的互联网公司,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携程、360、京东、当当,全部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1999年的四季度,他们赶上了互联网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

同时,也在1998年,中国、亚洲经济遭遇了东亚金融危机,中央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改革,推出了消费、出口、投资的三驾马车,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1998年到今天,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加了506倍,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3倍。

从2008年开始,我们大概有10年时间处在康波周期的第二个阶段,我又为这10年写过一本书,我用一个名词来形容它,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美国发生次贷危机,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美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2011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占比超过美国,2012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超过美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2015年中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中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在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中国出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浪潮,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创业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智能产品、新国货、新能源汽车、出海品牌和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出现了无数多的创新企业。

也是在这一段时期,我开始重新走工厂。我大规模的重新走工厂从2016年开始,去了服装厂、钢铁厂、养牛场、银行、电网、自来水厂。

我们在传统产业中,看到一个云上的中国,看到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和信息化领域里所形成的能力,聚积为产业智能化能力,改造每一个传统的制造产业。我们看到了制造业,看到了工厂大规模的变化。

2018年以后,中国经济大概进入到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化周期发生了突变。

二战以后,人类经济当代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名词大概就是“全球化”,而中国是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化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

1964年时,有一个叫麦克卢汉的加拿大传播学者,提了一个名词叫“地球村”,二战结束20年了,我们不再打仗了,这个“村子”的人在干嘛呢?我们通过经济竞争的方式来和平相处。

又过了十年,一个叫沃勒斯坦的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现代世界体系》。他说,这个“村子”里两拨人——有钱人和没钱人,即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两者是如何和平相处的,是怎么进行经济竞争的?他画了一个循环——沃勒斯坦循环。发达国家有两样东西:一是技术,二是生产能力,通过技术生产出好的产品,卖给欠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有两样东西:一是人口,二是资源,把人口和资源输送给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把技术和产品输送给欠发达国家,从而形成了沃勒斯坦循环。

沃勒斯坦说,在这个循环中,未来一个欠发达国家很难变成发达国家。

那么中国在哪里?从以前到现在,中国的位置变了。中国45年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意外和奇迹是,我们打破了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之间的沃勒斯坦循环,变成了中国双循环。

我们通过市场换技术,时间换空间,从发达国家获得了很多技术能力,通过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收优势和勤劳,生产了大规模的商品,把这些商品以“Made in China”的方式卖给了发达国家。

同时,我们从欠发达国家获得了大量资源,铁矿石、水泥、森林、大豆,用于我们的生产,又把产品卖给了欠发达国家。中国成为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中间的那个中间轴。45年的发展,大概如此。

但到了2018年以后,我们希望它永远存在的“中国双循环”似乎有点破局了。

为什么呢?第一,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出现了欧美对中国的技术脱裂;第二,中国的人均GDP突破10000美金,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逐渐丧失,一些装配型的工厂开始离开了中国市场。

同时,全球贸易发生了特别微妙的变化,这里有一个数据,在1990年代时,全球的贸易中有70%是制成品,比如服装、眼镜、电视机、汽车、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占70%,工业中间件、工业软件服务占30%。

2018年以后,工业制成品只占到30%,工业中间件和工业相关服务、产品占到70%。

无论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型和阶段,还是全球贸易格局和全球化状态,都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就是今天我们感觉中国市场非常陌生的原因。

今天我们逐渐熟悉康波周期第三阶段的新特点,如果你问我“这个波段有多长”,不知道。但我们今天看清楚的是,在康波周期第三阶段,跟激荡30年和“水大鱼大”的10年相比,发生了非常多我们前所未见的景象,我们现在需要用非常冷静和清醒的眼光去目睹它。

第一个景象,我们看到了产业加速整合。

我们看到每一个工厂,无论是服装厂、家具厂、饮料厂、汽车厂,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头部企业正在进行它的战略装备能力的建设。

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产业的极度整合对中国产业经济,我认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第二件事,我们看到了消费的K型化,贵的越来越贵,便宜的越来越便宜。

网购10公斤的滚筒洗衣机,最便宜的500块钱,最贵的10万块钱,相差200倍。要命的是,500块钱的洗衣机和10万块的洗衣机居然由同一家公司生产,它的名字叫海尔。

从这台洗衣机,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产业加速整合,同时看到了消费的K型化。

第三件事,今天无论是AIGC、新能源、医药,还是环保领域,都在发生着令我们炫目的科技变化,正在改变我们的人生、产业,以及改变着每一个企业的生存状态。

第四件事,我认为宏观会处在一个中低速度。2023年即将结束,整个宏观经济学家在讨论一个问题“2024年的GDP会有多少”?整个学界在讨论“2024年,GDP5%很重要”。企业也在根据明年的GDP预判来规划第二年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我调了1960-2022年长达62年里,全球一些大型经济体增速超过5%的年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中国。

其中,美国10年、日本15年、德国7年、法国10年、英国6年、中国51年。

我有很多特别尊敬的经济学家前辈,他们认为没有独特的中国经济,我的很多观点和他们一样,但这一点上我可能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存在独特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否则你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数字是51年。

我们再问“我们到底独特到哪一个地步呢”?在62年里,别国GDP增速超过5%最多的国家是15年,而咱们已经51年了。

明年会过5%,后年呢?大后年呢?5年后呢?10年后呢?

可能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朋友们、中产阶层朋友们、年轻朋友们,我们此生大概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叫做“中低速的发展”。一个非常陌生的未来正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过去的40多年里,每隔4年、5年,中国经济就发生一轮周期性波动,10年就有比较大的波动。每个波动发生时,我们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下,我们的四季是由春、夏、秋、冬构成的。我觉得在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也许冬天过后是旱季或者是雨季。季节正在发生让我们感觉非常陌生的变化,无论是学界、企业界,以及到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在周期的突变过程中思考,如何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97601iwxl

    还是欠发达国家啊,全靠人口在卷

  • 喜申07

    恭喜,还是喜马便捷

  • 灰姑娘的姐姐_

    中国进入中低速发展周期,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

  • 邮政联通智慧生活厅

    有这个语音的PPT图片吗

  • 濮祺安

    第六季听了半年,停了半年

  • 赵淑德

    解决人口问题!是第一要务! 根源为啥很多人不生孩子了呢? 这个需要我们深度思考! 怎样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 文化渗透是一个重要抓手!

    AI小书童 回复 @赵淑德: 嗯嗯,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呢。小书童觉得,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期许,对于鼓励生育来说是关键的呢~

  • 濮祺安

    第七季定也是原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