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2023』年终策划①|“热战”与和解:当世界告别基辛格
『破壁2023』年终策划②|ChatGPT能改变世界,但不能改变“人是目的”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过一句经典预言——“在将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15分钟的名人”。半个多世纪过去,“15分钟定律”已然成为现实。
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不止于人,城市也迎来了自己的“15分钟”:在2023年的流量池中,一个一个的小城大出风头,从淄博烧烤出圈,到江门出圈、南阳出圈、榕江“村超”出圈、漠河出圈……
“15分钟红城”看起来唾手可得,但出圈之路却并非那么容易。这些默默无闻的小城,是谁给了它们脱颖而出的契机?聚光灯效应之下,又能否穿越制约地方发展的壁垒?这是2023年留给这些小城市,也留给我们的一道思考题。
为什么是这些小城?
淄博们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品牌传播模式:先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出圈”,再借城市营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旅游、消费为载体,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实现小城的“变现”。
为什么是2023?也许可以从小城市品牌营销的供需两侧来寻找答案。
从供给侧来说,很显然,小城出圈现象是新媒体技术赋能、短视频“爆炸式”涌流的一个结果。新媒体技术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率、强互动、广覆盖,短视频平台则为小城提供了一个品牌营销的窗口,也为其出圈提供了强大的便利。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来说,网络传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机会平等。短视频消弭了城市品牌传播的成本差距和技术门槛,让小城市有了和大城市同台竞技的可能。
供给的主体上,相比那些已经走红甚至有些审美疲劳的大城市,这些小城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淄博的烧烤、江门的建筑、南阳的历史、榕江的文化,以及漠河的自然风光……当它们遇到新媒体和短视频,就很容易擦出电光石火,以更生动、更真实、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催生热议的话题,吸引海量的关注,形成巨大的传播效应。
↑2023年7月16日,山东淄博烧烤海月龙宫体验地,火爆的场面吸引了网络直播达人来此直播。图据视觉中国
从需求侧来说,小城出圈现象也是市场趋势变化和网络用户选择的结果。当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到新的阶段,大城市的人们需要更多的“诗和远方”,对乡土中国的怀旧,对传统文化的溯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他们渴望寻找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新鲜感觉和刺激体验,小城的文化、风景或故事,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比如,淄博烧烤的烟火气、江门碉楼的风情万种、榕江“村超”的乡土味,让人们找到具有强烈共鸣和联系的情绪价值,从中感受到一种亲切和温暖,甚至尊重和认同。
需求的主体上,小城出圈“圈”住的是年轻人。必须承认,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用户群体,是年轻人。所谓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年轻人是市场消费的生力军,更是城市创造价值、引流时尚的潜力所在。淄博为什么火?从报道来看,是因为疫情期间,几千名大学生被送来隔离,得到暖心照顾与善待,一顿美味的饯行烧烤让他们铭记于心,相约春暖花开之际再来聚会。于是,“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这个暖心故事就在热搜上相传。去南阳音乐节“嗨皮”的是年轻人,去江门打卡的同样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有了不同于上一代的口味和追求,关键是还有了越来越大的能量。
流量红利背后的“拷问”
在“流量经济”时代,眼球就是一种经济,关注就是一种生产力。这也是小城市与时俱进、孜孜以求品牌营销的动力所在。小城出圈,为地方带来了流量,当然也带来了消费和需求,留住流量、转化消费、变现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就成为地方政府的“新套路”。
每个小城出圈之后的报道,多是酒店爆满、官员欢迎、政府办公楼停车场开放给游客等。看起来,从线上流量到线下消费,形成了完整闭环。但事实上,小城要“收割流量红利”并不容易。因为城市出圈,和网红的逻辑大为不同。后者的流量变现相对简单粗暴,趁热打铁带货或接广告就行,而城市出圈之后,从线上到线下的链条要漫长得多。
何况,还有两个自始至终无法逃避的“灵魂拷问”。
一是流量并非存量,“红城”能够红多久?小城出圈具有很大偶然性,比如,江门出圈很大程度上源于电视剧《狂飙》的火爆。而事实上,《让子弹飞》《一代宗师》《误杀2》《除暴》等知名影片都曾先后到江门拍摄。又如,人们看到榕江“村超”爆红,但没有看到的是,自2021年以来,榕江先后策划了5次IP塑造活动,从斗牛到篮球,马拉松都搞过,当地官方也坦承“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寄望“拍摄一部剧”“举办一个节”来“带火一座城”并不现实。何况,出圈的热度一旦退去,没有后续品牌价值支撑,很容易沦为昙花一现。比如,淄博烧烤火热后也被传出“产能过剩”,部分店铺被淘汰“出局”。在这个意义上,小城出圈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和可替代性。
二是出圈并非常态,样本具有多大代表性?出圈的总是少数,不是每个小城市都那么幸运。2023年出圈的小城有几个?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而在它们的背后,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喧嚣过后,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小城出圈实为小城之难,这背后其实是城市化进程新阶段里,三四线城市对发展资源的竞争。看起来,短视频时代创造了新的机会,但是小城要打破的壁垒实在太多——经济的体量、人口的外流、产业的结构等。
事实上,大多三四线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传统而单一。比如,榕江县2022年的GDP为93亿元。它们靠短视频出圈,而且似乎也只能靠短视频出圈,这在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它们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推动城市品牌建设。
表面上看起来,小城市出圈确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打卡,但他们的身份只不过是过客,浮光掠影地到此一游而已。本质上,小城市并没有留住本属于它们自己的年轻人,比如由于就业机会相对缺乏,特别是缺乏新兴产业支撑,人口流出成为挑战,再加上老龄化问题开始显现等因素,导致相对缺乏内在的活力。这种反差,才值得深思。
↑2023年7月29日,榕江村超赛场在决赛前举行女足表演赛,球场内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图据ICphoto
相对说来,通过传播出圈可能还是最容易突破的一种壁垒。对于那些人口流出城市,即使获得一时出圈的流量,也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毕竟,人口和产业,才是城市之基。通往小城的繁华之路,并非出圈可以轻松抵达。
别单寄望“出圈”来发展
小城出圈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圈”,而是努力“破壁”求发展。如果小城市单纯寄望“出圈”发展,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甚至是一种暂时的错觉。
误会或错觉的背后,存在两种发展逻辑的争议。
未来小城市的发展,更多靠投资还是靠消费?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个流行的观点是,消费越来越重要。这些小城市的优势是消费,它们出圈所要导向的产业也是消费,要么是饮食,要么是文化旅游,要么是体育项目等,所以顺理成章的逻辑是,在这个时候,它们可以利用短视频抢占风头,并导向消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但这种经济增长最大的挑战,是要考虑可持续性。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收入增长,消费增长就会遇到挑战。这种逻辑也适用于小城市经济。毕竟小城市的消费,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城市如果没有自身的经济动力源泉,而只寄望于外部消费支撑,也不现实。比如,淄博的烧烤就盛况不如以前。
未来小城市的发展,是融入城市群,还是特立独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0年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10年的增幅又上升0.75个百分点。从人口流动的方向来讲,也仍然是持续从农村向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流动,再从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大城市仍然具有强大的人口向心力和资源吸附力。
当网红主播李佳琦被曝年度净收入超18亿,超过2021年93%的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直播带货产业,比大部分的制造业更加重要;当个别小城市出圈涌现,我们也不能据此判断,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反转。
淄博们更深远的选择或许是,如何融入城市群发展的格局中,依据自身资源禀赋,找准定位,获得更多的产业机会,也激活更大的经济动能。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