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相爱易相守难,婚姻在差异中成长

成长感悟|相爱易相守难,婚姻在差异中成长

00:00
06:38
相爱易相守难 || 婚姻在差异中成长
是不是听过这句话:相爱容易相守难。以前老一辈的婚恋能够维持,主要是因为传统思想,离婚是不体面的事,还有以前女性的地位不高。因此,哪怕婚后日子过得不幸福,但还是为了家,为了孩子,还是一直维持着。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以前那种婚恋观,婚姻维系不下去了,离就离吧!所以如今社会离婚率高。
结了婚的女人们聚在一起,不是谈论孩子,就是谈论吃穿,要么就是谈论男人,谈论婚姻中的幸与不幸。狗粮电视剧的剧情,生活中有,但不是常态。常态是恋爱时山盟海誓,婚后却是一地鸡毛。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怎么感觉对方婚前婚后不一样呢?因为恋爱中的男女把对方加以美化,对一些缺憾包容较多,恋爱时不用承担更多责任,把未来也想象的很美好。等结婚后彼此双方都放松了,于是本身的个性差异显露出来,因此感觉就不一样了。婚后所承担的责任更多,琐事也多,如果彼此不能互相体谅,那么争吵在所难免。有些家庭也就在破裂的边缘徘徊,因此是相爱容易相守难。为什么导致这些问题呢?
毕淑敏“婚姻在差异中成长”里总结了三点,一是两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个性不同。所以在考虑问题时首先是从自身的思维惯性出发,对待问题并不会因为爱 可以改变一切。
第二,婚姻双方对婚姻的期许和理解不同。比如有人会期待婚姻中情感交流多一些,有人则觉得结婚就是过日子,主要就是柴米油盐的事,有人会期待爱除了要行动之外,还需要表达,有人觉得重在行动。总之由于对婚姻的期望值不一样,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后,就会因为诸多杂事或者细节发生摩擦,甚至会触及一些“雷区”而发生剧烈争执。很多争执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渐渐消退,没有良好的沟通,很可能会酿成经久不息的纷争。
第三,沟通方式和说话艺术欠缺。比如有人会以为家是放松的地方,在自己家里,说话不用讲究,不用顾忌对方感受,有什么说什么,想哪儿说哪儿,或是旧事重提。长此以往,很可能会让婚姻演化到崩溃和破裂的边缘。
那关系好的夫妻难道就不存在争吵吗?不是不存在,而是在争吵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差异。针对如何在婚姻中和谐共处,毕淑敏在“婚姻在差异中成长”里也总结了三点,
第一 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了解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双方开诚布公地讨论彼此的人生目标和对婚姻的期待。人们常常会理所当然的觉得对方会体察自己,大家和谐相处,但事实却事与愿违。因此发生争吵,但争吵不可怕,可以把争吵想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学会比争吵更好的交流手段,比如谈心。
第三解决差异的核心法则“求同存异”。世界上总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来自根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是单纯的沟通和交流所不能解决的。面对不可调和的“小异”,可因为爱于包容而化解。“中异”,则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手法来化解,至于“大异”,也许最后就是各走各的路。
我认为理想的模式是男女在婚姻中,都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成长,才能相互适宜,婚姻才能长久。离婚之后再婚,同样也要面临新的个体差异。
相爱容易相守难,因为彼此的差异,为了相守,希望每一对相爱的人多一些耐心,让彼此的“婚姻在差异中成长”,拥有更幸福的婚姻生活。
好了,今日分享到此~感谢聆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