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家乡的美食

记忆中家乡的美食

00:00
06:46
记忆中家乡的美食
“走,克吃米线克”“克吃炸洋芋”这是熟悉亲切的家乡话,是出去吃米线炸洋芋的意思……老家的美食很多,小锅米线,砂锅米线,炸洋芋坨坨,洋芋粑粑,凉卷粉,烤饵块,砂锅洋芋饭,还有辣子鸡,牛干巴,火腿,干巴菌等等,有些也许不是那么有名,但本地人就爱本地的特色。哪怕现在物流发达,做美食生意的把各个地方的美食特产开在每个省市,但味道始终都和家乡的,和记忆的味道有所差别,所以每次回到老家,都必须要找机会去吃一下,回味家乡的味道。只有这样才会感到满足。
还记得以前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出门,不论走多远,回家前的一件事就是去甩一碗米线,然后走累后的小情绪瞬间抚平。记忆中,那时的米线口味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小锅肉沫米线,还有杂酱米线,卤米线等。米线摊位上的锅灶上放着几个竖把小锅,然后锅里加骨头汤加姜末,胡椒等调味烧开后放入韭菜,白菜,差不多时又加上肉沫继续煮,然后又放入米线,加上调味料,在煮一会儿,然后倒入碗中,一碗小锅米线就好了,自己再根据喜好放入酸菜,葱花等,然后开吃。还有基础版的肉酱米线,为什么我说基础版,那是因为后来到重庆后,重庆的小面出名,但是没有肉酱,要吃肉酱面的话,价格就不一样了。但老家云南的米线面条都是放肉酱的,应该是最低配置吧。后来发现还有酸菜肉丝米线,豆花米线,牛肉米线,羊肉米线,鸡杂米线,鳝鱼米线等很多口味的,不管怎么搭配,作为云南人,米线是吃不怕的,就像重庆人热爱的小面那样。
云南人喜欢吃洋芋,还有句顺口溜“吃洋芋,长子弟”就是长得帅长得漂亮的意思。读书那会儿,校门口有一个摆炸洋芋的摊摊,一口油锅,上面有个滤油的网架在上面,旁边的小桌子上摆着几个调料瓶,葱花,香菜,酸菜,酸萝卜,折耳根,蒜末,酱油,辣椒油,干辣椒面,盐,糖,味精等等,一份5角钱,那个瘦小精干的阿姨会问你要焦一点的还是脆一点的,焦的就是多炸一会儿,炸到外面有些焦黄,里面熟透,吃起来是软糯回香。脆的就是正好炸熟,是脆脆的口感。炸好的洋芋放在滤网上滤油,也是降一下温,然后放在盆里,佐料放进去,攉几下,在舀到小碗里,配几根牙签就好了。这也是吃不腻的美味。这就是油炸洋芋,洋芋的吃法太多了,还有老奶洋芋,炸洋芋粑粑,干煸洋芋丝等各种吃法。再说一个简单粗暴的吃法,特别是在大冬天,天冷时要烧火,在炉子下面的灰里埋放几个洋芋,然后偶尔翻动检查一下,也不知要等好久,反正等拿出来时,洋芋表皮上已经有些糊了,把灰抖抖,再拿个刮子把表皮刮一下,你就闻到洋芋的香味了,把中间切一刀,放点配置好的辣椒面,直接就吃。
到了重庆以后,吃洋芋总觉得味道差了那么一些。后来才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日照等条件不一样,种出来的农作物就会有区别,还有每个地方的吃法配料也会不一样,自然,味道也会不一样。
还有烧饵块,饵块也是米制品,有做成长坨的,可以切片切丁切块,可以蒸煮烤着吃,还有做成圆饼状的,就像现在的手抓饼那样大小,在炭火上烤,烤好后刷上甜酱或辣酱,把饵块粑粑折起来就好了,或者夹一根油条卷起来,以前最多就是夹油条,后来不知何时,开始夹生菜鸡蛋火腿肠了。
云南还有很多好吃的,山野蔬菜是特色,种类非常多,我每次回去逛菜市场,看到很多长得特别的野菜,都不知道怎么吃;还有菌菇类,也是一大特色,云南人爱美味,不怕躺板板;还有虫虫,也是一个特色,蚱蜢,蚕蛹等油炸下酒,胆小的是不敢下嘴的。
好了好了,不说了,口水流出来了。欢迎去云南做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