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到底有多难

破译甲骨文到底有多难

00:00
07:08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习近平

编者按

一片甲骨惊天下。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为完备、最为系统且能表达完整思想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甲骨文,了不起,却凑不齐甲骨文“了不起”三个字。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字4500字左右,能释读的只有三分之一,看似不可思议,却正是汉字的魅力。

古来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为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展,即日起,河南日报社重磅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系列报道,将以融媒的形式报道一个新时代。精心设计的logo以白文印章的形式、仿造甲骨卜辞的体例,从右至左、从上至下。这七个字当中,根据“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显示,“不”“起”“甲”“骨”字是甲骨文,其他字用的是小篆,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创制的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字体虽不统一,风格却浑然一体,内含文化的传承、基因的延续之意。敬请垂注。

刀笔留痕,甲骨呈奇。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中,甲骨文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前不久,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布了《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示》,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

甲骨文是一种独立的、自成系统的文字。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4000多个,取得共识的破译字仅占三分之一。甲骨文破译的进程为何如此缓慢?破译一个甲骨文到底有多难?

“破译一个甲骨文首先要做的是搜集所有的甲骨材料,把它的词条全部列出来,然后就会大致知道这个疑难字的方向,比如它是动词还是名词?确定一个大体范围后,再对这个字的形、音、义进行综合性考释,看跟后世哪个词能对上,最后返回到每一条甲骨卜辞中去验证结论是否成立。”12月22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周忠兵告诉记者,没能破译的都是“硬骨头”。

此次,周忠兵凭借考释文章《出土文献所见“仆臣臺”之“臺”考》拿到“悬赏令”一等奖。他破译的甲骨文字形之一是“两个‘臣’字相叠,右边一个‘子’字”的符号。而周忠兵给出的答案是“臺”字。

“臺”是古代对奴隶的一种称谓,“两个臣和一个子”的甲骨文符号,和“臺”咋能联系上?周忠兵撰写的论文,则从形、音、义多个角度对这个字第一次作出完整解释。

“‘臺’作为一种身份低下的奴隶,它在传世文献中的用例很多,但在出土文献中的用例目前学界考订者只有4例,可谓罕见。相反,与‘臺’词义接近的‘臣’‘仆’,它们在出土文献中的用例很多。这种不对称现象是否真实反映了臺、臣、仆三者在出土文献中的实际用字情况呢?”在论文开头,周忠兵提出疑问。

周忠兵推论,对于甲骨文、金文中有一些用作“臺”的文字以往未被准确地考释出来。

“这个字形的左边是两臣相叠,其造字本义仍应联系臣字考虑。臣为竖目之形,表示睁开眼睛专注看,两臣即两竖目,表现出的专注之意应比臣更甚,所以我们认为它应是《说文解字》中的‘眙’之本字。眙从‘台’,所以甲骨文、金文那些文字可以通假为‘台’。”周忠兵说。

为了破解这个字形,他从2016年开始搜集资料,到形成论文初稿,历经两年时间,还不包括前期数年的研究积累。

破译甲骨文还难在线索极少。周忠兵解释,甲骨文是商代占卜的记录,性质特别,并不是真正的古书,跟传世文献能直接对应上的信息有限。而且,甲骨文距离我们时代久远,传世的商代史料少而零散,以至于我们对商代社会历史知之甚少,“这增加了研究和破译的难度”。

甲骨文考释要求学者既要有古文字长期训练的素养,同时也能读懂古书,尤其是和甲骨文时代比较接近的古书,解读出的甲骨文和传世文献能够一一互证。为破解一个字,花费数年工夫,研究者却甘之如饴。

“考释甲骨文字难在难以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更难的是要坐冷板凳、下大功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就曾说,如果缺乏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很难取得新突破。

“常常因为能够考释出一个疑难字,或者是解决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而感到兴奋,作为年轻一代的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此次拿到“悬赏令”二等奖的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李春桃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周忠兵说,通过解锁甲骨文的奥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珍贵资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