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动荡之下的清华、北大校园也变得极不平静。就在此后,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女子慢慢让两所高校恢复平静,各种纷争都在她的努力下得到平息,她便是当年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谢静宜。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们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只不过,谢静宜的一生并没有持续光鲜下去,甚至还有过一段晦暗的时光。至于人们为何对她如此好奇,多半是因为她曾被主席看重,后来还曾担任北京市委书记的缘故,只可惜,对时局错误的判断以及自身能力不足还是让她的人生充满遗憾,本文将讲述谢静宜跌宕起伏的一生。1935年出生,初中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军人,随后因为能力突出而得到保送军校进修的机会。1953年,她被借调到中央办公厅任职,专门负责收发电报,6年后,总理委派她去做主席的机要秘书,这件事也成为了谢静宜人生逆袭的开始。与其他在主席身边战战兢兢工作的人不同,谢静宜总能干脆利落且滴水不漏地完成机要秘书这份工作,在主席面前也总是举止得体。在一众工作人员中脱颖而出的她越发被主席看重,眼看身边这位小姑娘如此稳重、能干,主席也生起了好好培养她的想法,平日里总是找机会帮助谢静宜完善自我。1966年,动荡时期到来后,随着事件的愈演愈烈,北京局势不容乐观,两所顶级高校内的激烈争斗也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在谢静宜管理清华、北大期间,师生们的躁动被抚平,带头的激进分子也都被妥善处理,流血事件得以平息,事态得以缓解。更为难得的是,谢静宜还会抽出时间关心师生们的日常生活,曾有一次,当她得知一位女同学突发恶疾,寻遍北京各大医院依旧找不到特效药医治,危急关头,她私自做主从主席的菊香书屋找来药品救人,主席得知后,非但没有责怪,还称赞她心系群众。就这样,谢静宜的工作成绩被领袖们看在眼里,她也因此有了更宽广的未来,直到1970年,主席授意总理将她安排到北京市委工作,此时的她年仅35岁。短短3年之后,38岁的谢静宜便被任命为北京市委书记,而要说起这件事,与她丈夫的付出脱不开关系。众所周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就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当时,谢静宜的丈夫正在空军系统工作,也就在无意间得知了林彪一众人的阴谋计划。得知实情后,丈夫赶忙要求谢静宜将这一重要消息转达给主席,源于此,当年南巡归来的主席才有机会事先做好防备,而林彪一众人的阴谋也就没能得逞。可想而知,此事之后的主席对谢静宜夫妻俩充满了感激与信任,自然也就越发倾向于将权力交给最放心的人。除此之外,当年的“十大”会议上,谢静宜还被当选为中央委员,不出意外的话,被主席看重的她一定会成为日后的政坛新贵,可就在此后3年,41岁的谢静宜却遭到了撤职处理,发生这样的变故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随着政治身份越发重要之后,谢静宜努力工作之余,能力不足的缺点也被暴露出来,她也因此备受诟病,与此同时,动荡岁月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对她造成了影响。那时的谢静宜开始和一些不正当的势力走到了一起,甚至亲手伤害了不少革命干部,导致很多人含冤入狱以及下放劳动,在当时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可悲的是,此时的谢静宜并不知道自己犯的错有多严重,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居然大肆搞起“山头主义”,身边笼络了不少居心叵测之人,如此折腾后,先前建立起来的光辉形象也已不复存在。1974年,谢静宜被提名主管全国人大,曾经无比看重她的主席却断然拒绝了,要知道,此时谢静宜的所作所为早已深深伤了主席的心。1975年,主席和谢静宜单独会面,直言不讳她在工作中出现了诸多“不谨慎”,虽说谢静宜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当场承诺会好自为之,可主席依旧劝诫她沉下心来,实在不行就准备“卷铺盖”,而这件事也成为了谢静宜的人生走向下坡路的开始。1976年,随着大批被冤枉的革命同仁得到正名,41岁的谢静宜也遭到了隔离审查处理,在此期间,她谨记主席告诫,认错态度良好,还很积极配合专案组工作。之后的她被从轻处罚,革职之后去往农场劳动,可谢静宜本人患有心脏病,农场劳动最终还是让她感到吃不消,严重的时候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1989年,党中央准许她回到北京休养,还为她安排了一份工作,这也让她的晚年生活有了足够的保障。1991年,丈夫离世后,谢静宜一度深受打击,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从悲痛中走出来,此时的她痛定思痛,最终决定用撰写回忆录的方式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就这样,她用文字系统地记录了自己在主席身边度过的那段岁月,随着《跟随毛主席在外地视察》、《在毛主席身边》等作品的推出,人们也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席的过往。2017年,82岁的谢静宜走到了人生尽头,带着对主席和丈夫的思念,以及对过往的悔恨,她结束了五味杂陈的一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