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被围后毛主席3次拿笔掉落,见一人进屋,大喊我没有病

刘邓大军被围后毛主席3次拿笔掉落,见一人进屋,大喊我没有病

00:00
10:55

1947年,接到刘邓大军被围的情报,毛主席连笔都握不住了,手指一松,笔落在了地上。

毛主席俯身拿笔,竟然连续3次都没拿起来。

正在这时,一人走进屋里,没想到毛主席一见到他,立刻怒斥道:“我没有病!”

刘邓大军的行动是毛主席下的一步险棋,稍有不慎,不光是刘邓大军凶多吉少,连全国的解放战争都有崩溃的危险。

毛主席平生用兵如神,为何要走这一步险棋呢?他又为何要大喊自己没有病呢?

跟时间赛跑

1947年8月底,毛主席正在研究军事地图,突然接到电报,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陷入了蒋军的包围。

听到这句话,毛主席手里的笔“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

他慌忙俯下身子去捡,可是颤抖的手连续捡了三次,都没有捡起来。

好不容易捡起了笔,毛主席再次对着地图沉默了。

忽然,从门外进来一人,对毛主席说:“主席,该吃药了!”

谁想到,毛主席直接大怒:“我没有病,你给我出去!”

原来,这人是毛主席身边的医生,是来提醒毛主席按时吃药,没想到在主席面前吃了瘪。

医生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正在无所适从的时候,另一位中央领导人任弼时来帮他解了围。

在任弼时的示意之下,医生退出了房间。

任弼时对正在生闷气的毛主席说:“主席,现在军情紧急,更要保重身体才是啊!”

毛主席转过身来,看到是任弼时来了,也缓和了口气说:“刘邓大军被围,现在情况不明,实在令人担忧啊!”

紧接着,他又用手指了指地图,说道:“刘邓大军如果站不稳脚跟,胡宗南马上又会卷土重来。”

1947年,正是蒋介石发动重点进攻的时期。

延安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必须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

其中,尤其以延安面临的情况最危急,我军只有三万人,而前来进攻的胡宗南却有20多万人。

在跟敌人周旋了一段时间后,毛主席决定放弃延安,将延安留给国民党占领,中央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与胡宗南纠缠。

之所以不撤离到更安全的地方,是因为毛主席要争取时间,给刘邓大军争取时间。

中央已经开会决定,趁着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派出一支大军挺进到大别山去,从而减轻两大解放区的压力。

这一个构想,早在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就有了初步的蓝图。

他在研究地图时发现,大别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所在。

东可以威胁南京,西可以威胁武汉。

如果我军占领此处,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攻克南京,即使无法攻克南京,也可以打乱敌人的部署。

思前想后,毛主席决定让刘邓大军完成这一重要任务。

但是,挺进大别山是需要时间的啊!

除了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还要穿过黄泛区以及数条大河。

所以,就需要毛主席所在的陕北根据地,牵制住敌人的一部分兵力,让胡宗南不能回头去救南京。

刘邓大军果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按照约定时间,抵达了大别山地区。

但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刘邓大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代价是昂贵的

在南下的道路上,刘邓大军要穿过全是淤泥的黄泛区。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重武器,比如大炮之类的都无法带走。

刘邓大军无奈,只好把重武器全丢下,只携带轻武器前进。

国民党军看到我军丢下了重武器,非常兴奋,认为可以一举打垮我军。

在刘邓大军即将渡过淮河时,敌人渐渐围了上来。

渡河的船只已经全被敌人烧毁,现场搭浮桥也已然来不及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伯承亲自架船去测量水位,最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全军涉水过河。

就在我军顺利渡过淮河之后,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而来到了淮河北岸。

但万幸的时,此时的淮河已经涨水,国军没有船只,也不能涉水,只好眼睁睁看着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刘邓大军的确是进入大别山了,但损失也是非常严重。

不光是武器弹药丢弃了许多,战斗减员也很严重,出发时有十多万大军,达到大别山之后,已经不满十万了。

可是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

大军初来乍到,根本没有群众基础,老百姓都不愿意提供帮助。

如此以来,大军的衣食住行都将成为困难。

好不容易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蒋介石又调集重兵,要拔掉这根钉子。

1947年8月底,国民党军完成了对大别山地区的合围,刘邓大军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

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期间,中央为拖住胡宗南,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仅失去了革命圣地延安,还面临着国民党方面的经济封锁,连毛主席都营养不良,全身浮肿了起来。

早上起来,连鞋子都穿不上,毛主席的心情又怎么会不急躁呢?

在听到刘邓大军被围的消息后,手中的笔掉在地上,为何三次都捡不起来?

就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浮肿,手指已经不灵活了。

如果刘邓大军不能安然脱困,那国民党对陕北的经济封锁将更加严厉。

想到这里,毛主席更加心烦意乱,所以才会向医生发火。

毛主席知道,解放战争的成败就看刘邓大军能不能打开局面。

如果不能打开局面,全国的解放都将无限期延迟,自己身体养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但毛主席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等医生再进来的时候,他郑重向医生道了歉,并按医嘱服药。

事实证明,刘邓大军是有惊无险,而毛主席要求他们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国民党不得不调集大量重兵,围攻大别山区,这让全国其他战场有了喘息之机。

打仗打的是钱粮

蒋介石进攻解放区也好,毛主席要求刘邓挺进大别山也好,表面上是军事斗争,实际上是经济斗争。

双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量把战火引到敌占区里去。

搞乱对方的经济体系,耗光对方的人力物力,让对方经济陷入崩溃之中。

其实,从1947年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来看,蒋介石的这一目的达成的很好。

连领袖的营养都保证不了,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除了陕北以外,其他各解放区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与国民党军战斗太频繁,对根据地的人力物力消耗太大,甚至还出现了老百姓逃亡的情况。

而刘邓挺进大别山后,情况就为之转变了。

趁着国民党把注意力放在大别山的间隙,陈赓兵团在豫西地区建立根据地,华东野战军进抵豫东、鲁西南。

这两支队伍与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三足鼎立,组成了一个牢固的攻守阵线。

蒋介石彻底慌了,自1946年中原突围之后,广大中原地区成为了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的基地。

而刘邓大军一来,整个中原地区都成为了战区,蒋介石维护统治的核心不复存在。

他慌忙调集重兵来围剿刘邓大军,陕北及其他解放区的压力大大减轻,生产力得到恢复。

党中央立刻要求各地区积攒物资,准备与敌人展开大战。

如果不是刘邓大军牵制住大量敌人,我方根本就没有进行大决战的经济基础。

刘邓大军在敌人的围剿之下,虽然跳出了重围,但是损失也是惨重的。

毛主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没有刘邓挺进大别山,我们就不敢说是解放战争,只能说是自卫战争。刘邓到了大别山,我们才可以说这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攻。”

在1948年,刘邓大军改编成了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一道,展开了淮海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的兵力要强于中原野战军。

尽管中原野战军兵力少,装备差,但不管是陈毅也好,粟裕也好,都不敢小瞧刘邓。

因为他们知道,华东野战军能在极短时间内发展转大,是因为有刘邓大军在吸引敌人的火力。

华东野战军是在成长起来后,才敢向敌人发动大规模反攻。

而刘邓大军是在各战场失利的情况下,孤身挺进,以脆弱的兵力往国民党控制的核心区域猛扎。

毛主席在得知刘邓大军跳出敌人包围圈后,紧张的情绪也消散了。

他知道,我军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这比当初预计的,五年打倒国民党提前了两年。

提前的两年都要归功于毛主席的这一招猛虎掏心。

在我方根据地不断恢复经济的情况下,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混乱。

蒋介石病急乱投医,无节制发放金圆券,终于导致了社会经济的总崩溃。

他梦寐以求的,希望在解放区看到的情况,没想到先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实现了。

结语

刘伯承、邓小平二人,在兵微将寡、军队疲惫的情况下,进行千里强行军,这需要有极强的的自我牺牲精神。

而他们最终做到了,为了全国的胜利,他们甘愿流自己的血汗。

经此一役,刘伯承将军更不愧“军神”之称号。

而邓公,虽然在之前也领导军事斗争,但要说奠定赫赫威名,还是因为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一度认为,这两人是因为走投无路,所以不得不向南逃窜。

他是无法理解,我党同志之间这种大无畏牺牲精神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