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孔子对“吃”的讲究

019| 孔子对“吃”的讲究

00:00
14:21

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论语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 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本集文稿 

我们上次讲了《论语》里所记录的孔子的穿衣的习惯,坐卧的习惯,出行的习惯,难得的是《论语》里还记录了孔子吃喝的习惯,为我们了解两千六百年前的圣人的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谋道不谋食 

首先要说的是,孔子倡导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提倡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一味追求吃得饱,过得好,并不提倡奢侈的生活,而且明确告诫弟子,一个读书人,要是总以吃得比别人差,穿得比别人差而耿耿于怀,那他恐怕成不了什么大器了。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他也可以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只吃粗饭喝凉水,拿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甚至在周游列国时,师徒全都断粮之际,就喝野菜汤度日,还保持了乐观的精神。而在具备条件的时候,他对饮食则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与习惯,被子弟们记下来编进了《论语》。


孔子不吃什么 

首先弟子们注意到,孔子很讲究饮食的卫生,食品搁得时间太长变了味道,在没有冰箱的时代,鱼和肉都烂了,孔子就不吃了。食物的颜色不对了,烧的时候糊了焦了,他都不吃。从现在卫生学的角度来说,吃变质的、烧坏的食物对人体弊大于利,孔子的习惯都是符合养生原则的。而他另一条养生原则是“不时不食”,这个时是时间的时,时令的时,所以古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不到饭点,不到该进食的时间,孔子不吃东西,另一种解释是孔子不吃还不到吃的时令的东西,比如还没成熟的瓜果之类。我们现在已无法判定这两种解释到底哪种符合孔子本意,但引申一下,这两种解释对我们现代人都有借鉴的作用,那就是第一别饮食无度,暴饮暴食,让胃得不到正常的作息,最后就会落下难以治愈的胃病,第二现在很多中国以及外国的医生都倡导让我们不吃反季节瓜果蔬菜,这个所谓的“反季节”,也算得上是孔子所反对的“不时”。


孔子的饮食礼仪 

在上次讲孔子的起居习惯时,我们介绍过他重视礼仪,所以坐席摆得不端正,他是不坐的。而在用餐的时候,肉切得不方正,他也是不吃的。在桌上的肉食很多的时候,孔子也总是注意节制,一餐中吃的肉量决不超过主食。另外,孔子喜欢两种作料,一个是酱,一个是姜。吃肉的时候如果没有酱料他不吃,而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有姜,我希望我把这两个音读准了,没让各位朋友误会,前一个是酱菜的酱,后一个是生姜的姜,但每顿都不多吃。这也符合我们现在的养生常识,吃姜有多种益处,但吃多了则有害无益,这在古代医书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都有明确记载,任何好东西吃多了大概都是有害无益的,这也可以算是中庸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要无过无不及。


符合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标准的,还有孔子对喝酒的态度。酒是古代礼仪活动中常备的饮品,孔子的酒量很好。《论语》里的记载,孔子吃东西都限量,只有喝酒不限量,只是他从来不让自己喝醉。《论语》里的记载是“惟酒无量,不及乱”,“无量”就是不限量,“不及乱”就是不喝醉。这个“乱”,就是喝酒太过,到了醉的地步,你的神志、你的气血、你的言语、你的行为都失常了,失态了,这就是乱,而孔子从不会让自己到这一步。所以《论语》里又记载,孔子从来不为酒困,不会沉迷于酒而耽误事。


酒当然是好东西,从古到今,在世界上都是流行的东西、热销的东西,适量少饮未必没有好处,无节制的酗酒则可以带来难以估量的坏处,中国古代典籍记载夏朝的末代昏君桀、商朝的末代昏君纣都是饮酒无度、荒淫废政而招致灭亡的,这也是孔子一再要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的。


附带提一下,以前复旦大学历史系有位已故的名教授朱维铮先生,他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孔子的专家,他性情爽直,喜欢饮酒,有一次我们在外面开完会聚餐,主人客气说招待不周,没有好菜。朱先生说没有关系,有酒就好,然后他说:我是孔子的信徒,惟酒无量。边上有位也是研究中国古典的教授问了一句:哪里记载孔子饮酒无量?朱先生不客气地说:你研究中国古典,你没读过《论语》吗?


所以还是我们一开始说过的那句话,《论语》中的很多内容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基本常识,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多学一点,多记一点,一个研究中国古典的人当然更应该尽力多学一点,多记一点。


说到喝酒,孔子还有一个卫生习惯,就是从店里买来的酒以及熟肉他都不吃。这也许是自己酿的酒、自己做的熟食,质量更有保障的缘故。而在参加乡里的人聚在一起饮酒的礼仪活动时,孔子非常敬重老人,总是要等那些拄着拐杖的老人都离开之后,自己才离开。在斋戒的时候,则滴酒不沾,也不碰荤腥,言行都恪守着礼仪。碰到国君赏赐食物,当然更是如此。国君赏赐了熟的食品,孔子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赏赐了生的食品,孔子一定煮熟后先向祖宗进供。国君赏赐活禽活畜,孔子一定先养起来。这些记载,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孔子关于饮食的多个侧面。


孔子用药 

孔子的用药,也偏向稳妥、保守。有一次他生病,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康子送来了药,是孔子以前没用过的药,孔子就说:“丘未达,不敢尝。”意思是这药是我孔丘不了解的,所以不敢尝试。放到现在来说,我们都知道治有些病的新药可能有旧药不具备的疗效,但同时也可能有旧药所没有的毒副作用,这些毒副作用有的还很隐蔽,不是短时期内就能表现出来的。而等他们表现出来,就可能给病人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所以孔子的态度也是比较明智的。


我们当代的大文豪、当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钱锺书先生生病,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派人给他送去一种新药,钱先生回信致谢,但同时引了《论语》里孔子的话,明确表示:“丘未达,不敢尝。”这个引用真是天衣无缝,你就可以知道钱先生对《论语》是烂熟于心的,在病床上回封信,随手一引就能引得这么恰到好处。


我们现在普通人生了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也不太敢轻易尝试新药。如果我们的听众朋友中有医生护士,作为专家,他们当然更有发言权。但无论你是医学专家,还是我们其他行业的听众,了解《论语》里孔子对吃药的谨慎态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关于饮食《论语》里还有两条广为流传的记载,也值得我们了解一下,一是孔子要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厌就是不嫌的意思,脍是常用成语脍炙人口的脍,就是切细了的鱼和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这对老年人来说,肯定更易于消化。


二是孔子的生活习惯是“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聊天,睡着的时候不聊天。饭桌上聊天一定影响消化,床上聊天一定影响睡眠。而现在饭桌变成了我们交流交际的场合,大学生在寝室里常有聊天聊兴奋了不管时间,到第二天上课则打瞌睡的现象,而在过去,这个孔圣人的习惯则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准则。


上个世纪杰出的京剧表演家盖叫天在他的回忆录《粉墨春秋》里就说:小时候学戏很苦,为了保证精力充沛地学习与表演,戏班严格规定学徒们都必须“食不语,寝不言”,违者就会招来严厉的体罚。


今天是131日,而在一星期前,124号,读书界最有名的报纸《中华读书报》上还刊登了一篇标题就叫《吃饭时不要说话》的文章,作者说他“最近读《论语》,再一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两千多年来,我们现在的许多生活习惯,和孔子时代的生活习惯,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异”,他举的例子,就是这句“食不语,寝不言”,作者还特别说:“吃饭不交谈、睡觉不说话的行为准则,至少一直沿用到我父亲那一辈。”以至于“后来我的父母亲都不在了,但如果我有时候在吃饭时话说得多,妻子就会说我,要是有老年人在,你吃饭时说这么多话,肯定要挨教训”。


从我们上面介绍的孔子衣食住行的习惯中,你可以推断出孔子这位圣人的基本性格特点吗?请听下一讲,我们讲孔子的性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头鸭

    从“孔子对基本需求的讲究”,忽然悟出两个道理:一是要求不高,食不饱,居不安。过度消费没意义,我十分赞同。(太太在枕边插话:您算啥呀?答:学童啊!见贤思齐嘛!)二是“变色变质”的不吃,这个很有象征意义。尽管节衣缩食,要求不高,但对于“本质纯正”的要求是底线。君子的追求可见一斑,宽严并存才君子,马马虎虎使不得。我说这个,自有体会。例子就不举了,只借我与太太一句对话“咦?怎么今日不吃了?”答:“君子之食不挑剔,也不可以胡弄也!呵呵呵呵!”我说这个干嘛?君子虽心宽,也有底线呐!这个小题大作的理解,老师会同意吗?

    萧子行 回复 @花头鸭: 你在展示和求认同,不知道孔子怎么说?

  • 柳绿朝阳

    建议傅子把您的文稿整理成书,让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听才好。

    天边的月亮_nx 回复 @柳绿朝阳:

  • 长安李桦

    食不语,寢不言。我的邻居以前吃完晚饭爱到我家聊天,结果话说多了,我就难以入睡。我对她说了,她现在晚上就是有事来说话,也会9点以前就走了。

  • 淇淇宝呗

    孔子就是个事儿妈。饿死他得了

    萧子行 回复 @淇淇宝呗: 哈哈

  • 感谢_Cy

    傅老师你好:不时,不食。我猜测是不到时间不吃饮。原因是东周时期的农业技术不很发达,不可能培养出时令的农作物。有一个大问题,孔圣人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难道不知道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传世万代吗?如果传,孔圣人为什么不著书传后世呢?別见笑,我确实不知孔圣人的著作。只听说《春秋》是孔圣人所写。

  • ASlowSong

    惟酒无量,不及乱。丘未达,不敢尝。

  • STJKYSPA

    “不时,不食” 不到饭点,不吃东西,可能更为合理。孔子的年代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了种植反季蔬果的技术。

    覌照 回复 @柯荧: 谢谢

  • 唐永忠_3r

    山东人现在还喜欢吃酱制品,或酱炖菜,蘸酱菜。东北人也是很多山东移民,带过去的吃酱的习俗。看来都是老夫子传下来的饮食习惯!

  • 听友217280366

    1802

  • 听友217280366

    太好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