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论语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本集内容
我们都已知道,《论语》是以语录为主的一部书,所以,其中并没有清楚的孔子一生事迹的记录,而且是鲜活的原生态的孔子的话语的记录,所以,使我们能够通过《论语》,来窥探到孔子的一些性格特点。以前关于孔子的传记以及研究著作,对孔子性格特点都做过一些归纳。而总结得最全面的,是台湾一位今年已经九十高龄的中国文化史与哲学史的专家,叫韦政通。他写过不少书,大陆也翻印过多种,但他有本《孔子》,大陆好像没有印过,里面专门写了一章孔子的性格。我就以他的归纳为基础,挑出几条来做个介绍。
第一,孔子是志向坚定的。孔子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比如他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比如他一有机会就留心于学问,留心于典章文物;比如他的学无常师,博学多能;比如他到晚年还“不知老之将至”,仍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个立定志向的人,跟随波逐流的人,一生做事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干劲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形成的格局、获得的成就,也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其中当然会牵涉到很多的因素,但是不是胸有大志,总是先决条件。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可能比较绝对。但有志者成事的可能性,一定大于无志者。而孔子“志于道”的志向,是从少到老都坚持不懈的。
第二,孔子是兴趣广泛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应该完整健康地全面发展,所以他明确要求,“君子不器”,意思是一个合格的君子,不能只像一个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只是一个工具,而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现在常批评说,有的专家某一方面的技能也许掌握得很好,但可能他整体的文化素质很低,他可能人格的发展非常不健全,一些普通人应具备的常识他不具备,一些普通人应懂得的道理他不懂得,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甚至违法的事,让人形成了一个感叹,叫“有知识、没文化”。而孔子自己博学多能,他对学生的训练也是全面的。跟我们现在对学生的要求,所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基本合拍的,他教学生做人,教学生知识,教学生体育,教学生艺术。
第三,孔子是率真自然的。孔子被封为“圣人”,被封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大成至圣先师”之后,很容易让大家产生敬畏感、神秘感。其实我们在《论语》里见到的孔子,是有血有肉,率真自然的。他有喜有怒,往往是后来的崇拜者出于不同的目的,要他装,替他装,而他自己从来不装。对学生的好行为,他会赞不绝口,对学生的坏行为,他也会破口大骂。《公冶长》篇里记载,他骂能说会道,却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腐朽之木没法雕刻了,粪土之墙没法粉饰了。又《述而》篇里记载,他曾对学生自我表白:“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二三子,是对学生的称呼,隐是隐瞒,这是说,你们以为我会有什么事情瞒着你们吗?“吾无隐乎耳。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我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对你们隐瞒的,我任何的行为,都是可以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我孔丘了。从不装模作样,从不装腔作势,而是心口如一,坦荡无私,所以学生受到责骂,也仍然对他不离不弃。而孔子对自己的过失,从来也是坦白承认,这在《论语》里也有记录。而他说自己如果能“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意思也是,不能保证没有小过。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到孔子可敬也是可亲的一面。
第四,因为率真自然,孔子也是好恶分明的。我们以前说过,孔子提倡的中庸,是做事无过无不及,而不是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不讲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有人问孔子,一乡之中都说这个人好,怎么样?孔子说,得看看,一乡中有好人,有坏人,也许一乡中好人说他好,坏人说他不好的那个人,比一乡之中所有人都说他是好人的人,为人更好更正派。而他对学生的行为,既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对国事的评论,对历史的评论,也从来是明辨是非,好恶分明的。我们也提到过,孔子曾拿拐杖击打行为不端的老朋友的小腿,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也拒不接待他讨厌的人来拜访,让学生告诉来访者自己病了,却在那人还没走出院子的时候,拿了乐器又弹又唱,意思就是,我好着呢,只是不愿意看见你。后来有学者把孔子的行为称为“不教之教”,意思是我不教育你,其实就是在教育你,让你知道你的为人,你的行为,让我讨厌。
第五,孔子是不倦不怠的。确立志向是容易的,而难的是不懈的行动来保证志向的实现,这也就是所谓执行的能力,否则理想只能成为空想。而孔子为学也好,做事也好,一辈子都不停地在做。人是好奇的动物,天生就追求新鲜感,所以不厌不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困难。我们这些普通人,很多事情没有做成,没有做好,就是因为缺乏不倦不怠的坚持,而孔子可以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松懈,都不改变。
孔子的特点
孔子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他自己说的,叫“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了实现理想,可以忘了吃饭,可以忘了忧愁,还可以忘了生命的流逝,忘了生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尽头,有了这种死不回头的劲,大概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了。由此派生出了他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的。有一天子路要出城门,走到城门边,到了关城门的时间,所以子路只好在城门边留宿一晚,守城门的小官吏就问子路:“你从哪儿来?”子路回答说:“从孔家来。”小官吏“哦”了一声,说:“就是那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吗?”知道这个事情难以做成,还是坚持不懈地要去做。
中国的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中国的道家以老子为代表,鲁迅说,儒家和道家相争,最后儒家相对胜出,道家相对败了,原因就在孔子是“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实行者,而老子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什么都不做,只说大话的空谈家。当然,鲁迅这是杂文笔法,并不是在写学术论文,但对孔子“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特点的揭示,是很准确的。而当代作家王蒙,更是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诵赞。
王蒙说:“在中国的古语里,没有比‘知其不可而为之’更动人、更悲壮的了。从古到今,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整体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势,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实力不足,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完全没有把握,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知难而进,是试着做,还是望而却步,一些仁人志士、爱国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师、大家,明知正确的主张处于劣势,正义的事业处于劣势,清醒的思想处于劣势,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够,还是怀着必死的决心,必败的估计,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没有成功希望的努力。而在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艺术创造中,学理探讨中,新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垫脚石,成为铺路的石子,成为划时代的突破的一个序曲的例子,举不胜举,没有他们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
不仅致力经天纬地的事业,就是我们日常处世,王蒙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也常不可或缺,“因为虽然你坚信美德是必要的,智慧、光明、心胸和境界都是必要的,但这些好东西的被承认,他们的发挥、运用和成功,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仍然会有人痛恨美德、痛恨智慧,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善良反衬出了他的恶毒,你的智慧突显出了他的愚蠢,你的光明照耀出了他的阴暗,你的好学不倦更比较出了他的不学无术,这样你的存在就成了对恶人对蠢人对糊涂人的挑战,成了他的奇耻大辱,成了他的眼中钉。你能因而就不善良、不好学、不智慧、不光明吗?你能因而就向愚蠢和恶毒投降吗?当然不能。因此,你也只能知其不可而为之。”王蒙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论语》的名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最热烈的赞颂,同时也可以说,是对孔子性格的最热烈的赞颂。
而以上讲到的这些孔子的性格,都是后来人从《论语》当中归纳出来的,那么在《论语》当中,孔子又是怎么说自己的呢?我们下一次讲,孔子的自我评价。
老师,这段时间一直跟着您的课程自己又重新拿起了《论语》书在读!自己同时又在听曾仕强老师说的《易经》!自己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在求学时期所谓的“学习”只是读“死书”!在经历了社会这个学校后,几经波折到现在自己有小孩后才慢慢地“成长”起来!我现在孩子才4岁,我不知道他以后上学会不会像我那时一样,只知死记硬背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自己现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带着他读不求他会理解什么?因为我相信他总有天会用到或是明白这些东西!我不知道现在的教育体系是如何的,但以我以前的教育体验就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那些所谓的“重点知识”!我并是批判什么教育制度,只是觉得作为我们家长更应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引导孩子!
世道往往也势利。名人名言,多被前呼后拥的热闹着,时称“热词”。小人名言,无人待见,人微则言轻,有意无意中漏掉了多少人性的光辉?不得而知。感谢《论语》的传承方式,要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从何而来?我等都是一介小人,但也有“小人名言”的机会,甚至于,机会多的是,要珍惜……上次小孙来,就说了一句名言:“您还生气?生谁的气?您生自己的气哩!”小人如星星,各有光辉……非常感谢傅老师提点!滿满的君子之风,敬佩!
大同人爱读书 回复 @花头鸭: 喜欢小孙子的小人名言
傅老师,讲的很好,很精彩,但是我不赞成其中提到的对道家与儒家的比较,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去做有违于道的事情,我个人这样认为的,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进一步明白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郁金香_ll 回复 @同于道: 你没听明白傅老师引鲁迅的这句话的意思。
听了三遍,记得最深刻的孔子的话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希望老师以后把本集论语中的语录写明出处,如此语灵出自论语.述而。谢了
安心是 回复 @长安李桦: 受限
感谢傅老师的亲情付出,您能把自己的底稿公示让我钦佩,确实方便温习,更加感受到您的认真和传承初心。孔先生的纯粹和率真最让我触动,他就像一面镜子,真实的反馈出人事物的面貌,孔先生是真性情,他的博学大爱更映衬出真我的可贵可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讲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难能坚持孔子的真我和师者风范!有一句话说是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好更难!孔子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听起来大气,比起孔子也略感不坚定!不管怎样,打铁还需自身硬,砥砺前行,涤旧生新,做更好的自己!帮助更多的人!感恩!
韦政通专家对孔子性格的归纳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和学习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让我深受感动,这样的格局、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志向都是我所想做到的,我希望自己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儿,不辜负人生的后半程。人是需要正能量的,孔子真是满满的正能量,每天学习一点《论语》让自己每天快乐的活着,遇到苦难做到“知其不可而为之”。谢谢老师的讲解!
傅老師,無比感謝您!這一講真的講得太好了!
从孔子的性格里,我们不知道,孔子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真诚、乐观、勤勉、爱好广泛、坚持不懈的人。近来看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知道孔子的母亲独自一个人抚养孩子时,对孩子人格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一个人是随意成长的,父母的作用永远不可磨灭。
非常喜欢傅教授的课,百听不厌。傅教授,我刚刚读《论语》颜渊篇时,实在不理解“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在句中的意思。请您百忙之中抽空帮忙解答,十分感谢!
“有知识,没文化”,这句非常难缠的话,突然明白了。纯专业,叫知识。要做人,靠常识。专业知识求深度,做人常识靠广度。真正“化人”的文化,都浸泡在生活常识中。因此,问题也来了,常识从哪里来?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随时学,随时用,善学善用便快活,一语道破天机,人生的老师就在生沽中,尤其是在挫折中。“有知识,没文化”也可以理解为“脱离了生活的主旋律”吧!所谓文化,大概就是生活对于人的敲敲打打,百炼成钢嘛!谢谢老师的“开光”之举!
听友391432801 回复 @花头鸭: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