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孔子有哪些日常生活习惯?

018| 孔子有哪些日常生活习惯?

00:00
13:06

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论语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论语·乡党》: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本集文稿 

《论语》一共有二十篇,它是怎么排的,每篇的篇名是怎么来的,已经有心急的朋友提问了,还请这些朋友再稍微等一下,我们后面马上就要讲到。


今天我们单说这二十篇里有一篇较多地记录了孔子的生活习惯,可以让我们比较近距离地直观孔子,所以值得我们特别介绍一下。这就是《论语》的第十篇,标题叫《乡党》。


不同时期的记录 

当然首先要说的,孔子的日常起居等等并没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记录,所以留在《论语》里的只是他某个时间段的一些碎片;而孔子一生活了七十多岁,这当中的起居饮食等等肯定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可能就会讲究一些;在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时候,就不可能那么讲究了,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的记录被编到了一起,我们有时候看过去就会有矛盾的感觉,有时孔子非常挑剔,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似乎很高;而有时又会非常简单,简直达到了艰苦朴素的地步,这原因就是他的那些生活剪影,都是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候留下来的。我们在讲孔子的日常生活习惯的时候要先说清楚这一点,以免引起朋友们的困惑。


有朋友曾经提问,说孔子提倡孝,他自己有什么敬孝的行为或故事传下来吗?这个还真没有,因为他父亲在他还完全不记事的时候就死了,拉扯他长大的母亲也在他少年时代就过世了,所有《论语》里留下来的主要是孔子关于孝的教导。


孔子对于国君的恭敬,倒是在《论语》中有记录,说国君有令召见孔子的时候,孔子从来不拖延;不等车套好,立刻先步行。他在鲁国国君面前,态度恭敬,显得有些拘谨。碰到国君召他参加外事招待,他总是矜持而庄重,迈步沉稳缓慢,朝两旁的人作揖,再向左向右拱手。贵宾离开之后,他总会尽职尽责地向国君报告:“客人远去已经不回头了。”而他生病的时候,国君来探望他,他还不忘礼仪,都会专门把上朝时穿的服装盖在身上。


孔子的衣 

说到服装,孔子的学生们把老师衣着打扮的习惯和爱好也记了下来。可能是为了让行为显得从容,古书上记载孔子跟他的学生的衣服比一般人要宽大一些,以至于当时的人把他们穿的衣服称为“儒服”,就是儒生穿的衣服,有点职业装的意思了。而对衣服,从内衣到镶边,用什么颜色,孔子都是考虑的,考虑的标准是两条,一是符合礼仪,二是不赶时髦。比如红色紫色都是尊贵者的衣服常用的颜色,但当时很多人都爱穿,这既不符合礼仪也反映了当时的时髦,而《论语》里记载孔子是绝不会拿红色紫色做内衣的。


跟我们很多后来的普通人一样,他穿衣一是求舒适,二是求保暖,夏天他穿或粗或细的葛布单衣,而出门时一定穿上外套,冬天他会穿羊皮,鹿皮或狐皮的衣服;而古代的皮衣毛是外翻的,所以他出门也一定会穿上罩衣。去上朝,去出席丧礼,孔子也都有专门的服装。


孔子的住 

上朝是非常正式的公共场合的活动,孔子的行为被记录下来不奇怪,奇怪的是孔子平时的家居生活,在《论语》里也有记录。例如有一条是“席不正,不坐”。在孔子的时代没有椅子,没有板凳,椅子板凳这是后来传进来的。有历史学者专门写过中国坐椅与家具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都是地上铺上有草或竹之类的东西编的席子,席地而坐。日本的榻榻米是我们哪怕没去过日本的朋友,也都从电影电视或日式料理店里见过的,而据说除了日本,韩国、泰国、缅甸、印度等国的乡村里仍很盛行席地而坐。古代既然没有桌椅,所以除了类似我们今天的茶几或者几案,就没有别的家具了。所以往往是室内铺一张大席子,上面再铺上小块的席子。


坐法则是跪坐,是用膝盖着地,而不是屁股着地,因为不但桌椅是中国后来才有的,内裤也是后来才有的,跪坐才能用长过腰间的上衣,把下身给遮住,否则是非常无礼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代要是两脚分开,臀部着地,是非常粗鲁无礼的坐法,按《论语》记载,孔子的一个叫原壤的老朋友,仗着很大,满不在乎地两脚分开平坐在地上,才被孔子骂为从小来不懂礼貌、“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孔子还拿了自己的拐杖去敲打原壤的小腿。


而这种铺着席子的房间,一是不能穿鞋进去,二是席子光滑,容易移动、歪斜,孔子讲究仪礼,行为方正,所以他要席子摆正了位置才坐。而坐的时候,身边有人不奇怪的,奇怪的是孔子不仅坐姿被学生记了下来,连睡姿都被学生记了下来,这就是《论语》里记载的三个字,说孔子“寝不尸”,寝就是寝室的寝,就是睡觉,尸就是尸体的尸。这是说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仰面朝天平躺,这里用的是排除法,没有是具体说孔子是怎么睡的。


除了仰面平躺,剩下来的就剩侧着睡和趴着睡这两种姿态了,他采用的是哪一种,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当然我们希望他是侧着睡的,因为据说这种睡姿才有利于健康。


孔子的行 

坐也好,睡也好,这都是孔子的室内活动。对他的室外活动,《论语》也有记录,说他坐车的时候,“必正立,执绥”。孔子是当过大夫的,出门是有专车的,但是他既没有当过高官,一生大部分时间也不富裕,所以他的车是很普通的,连遮阳防晒的车盖都没有,古书上曾经记载他发了财的学生子贡的车,上面有车盖,孔子的车没有车盖,这个我们不去管他了。我们要了解的是,在西汉以前,古代男人乘车都是站立着的,也就是站在车上而不是坐在车上的。


孔子上了车之后必正立,既是符合礼仪,也是比较安全的做法;然后是执绥,绥是登车用的绳子,有点像现在车上的拉手。古代的车周围没有遮栏,上车立正,拉好把手,既能保持端坐的仪态,更不会在车遭到颠簸的时候被甩出去。而《论语》里还记录,孔子在“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也就是上了车不东张西望,不快速说话,不指手画脚,也就是不做任何使驾车人分心的事,就跟我们现在坐车不要做让司机分心的事一样,这都是符合礼仪,也契合今天的安全法则的。


孔子好乐 

孔子一生的理想,是重建并发展周公创制的礼乐文明,礼跟乐是联系在一起的,乐就是音乐,而《诗经》也是配了乐来唱的,孔子对音乐,肯定是很有造诣的。《论语》记载他从魏国返回鲁国之后,对《诗经》中部分篇章的音乐做过整理加工,使其“各得其所”。他会玩乐器,也喜欢唱歌,这在《论语》里都是有文记载的。有他不喜欢的人来拜访他,孔子不要见他,就跟学生说,告诉他我病了。而那人还没走出孔家的院子,孔子就拿下了一种叫瑟的乐器,边弹边唱,意思是:我好着呢,就是不要看见你。而听到有人歌唱得好,他会把唱的人叫来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学唱。


在周游列国时遇到困难,学生们无精打采甚至怨声四起之际,孔子还会淡定地弹琴唱歌,给学生树立了不轻易被艰难困苦打倒的榜样,所以后来现代大作家林语堂专门写文章颂赞孔子的这种精神,文章标题就叫《孔子在雨中歌唱》,就是狂风暴雨都打在孔子的身上,而他却能并不在意,我行我素地歌唱。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景象,也可以在自己碰到艰难困苦的时候获得榜样的力量——何况据说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唱歌是很有效的健身手段。


人的日常生活无非衣食住行,圣人也是人,所以孔子当然也不可能例外。我们讲过了孔子的衣、孔子的住、孔子的行,而对孔子的食我们在这一课里没有涉及,不是因为相关的记载太少,而是相关的记载太多,我们会在下次课上专门来讲孔子饮食习惯与饮食礼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雅lfzh

    傅老师好,应您的推荐,买了金良年先生的《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学而第一篇,第一章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说:“学了能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这译文实在不能苟同。个人认为,应是讲:知行合一,学习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行出来,有追随志同道合者,再令人欣慰开心不已,不被人理解认可,也不会介意生气,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内不愧于心,此君子也。

    高藏虎 回复 @小雅lfzh: 你谈的是对文句内涵进一步的拓展。

  • 洗尘居士

    傅杰先生,您好!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从两年前开始教孩子读《论语》。釆取的是一字一句解读的方法,配合一些当时的历史事件以增强代入感。但我自己在多年读巜论语》的过程中,对其中的含义和解读也一直在不断变化、融入。所以现在给孩子讲解时一般采用传统的解读一至两种,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并告诉孩子这些只是我和他人的个体感受,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收获。每天早上带着孩子读《论语》,现在已经背到巜乡党第十》,希望傅杰先生能多提供几种解读的方法和角度,这样听讲的人也许能产生更多思想的碰撞,开出更美丽的花。

  • chxlyq

    再听傅老师的课,有新收获

  • 高藏虎

    老师的课总是让人收获颇多

  • 男人就得战斗

    老师讲的内容非常棒。但是这个方式听着很吃力,太正规了,不随意。

  • 13347081tbq

    1.请问傅老师,《论语》的“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读第二声?2.老师每天能不能多讲点内容?

    寒江雪_UH 回复 @13347081tbq: 论,编纂之意。

  • 语小夏l

    凳子是不是叫“胡床”

  • 吐旺旺

    因为只有短短十几分钟,所以浓缩的都是精华。越听越觉得很有意义。读论语要配合诗经。我已经打算去买一本诗经别裁了。

  • etl173raddinf8h2yui0

    为什么收听要那么贵?

  • 风雪前行

    老师讲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