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00:00
02:44

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求,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此良知之妙用,所以无方体,无穷尽,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者也。

初释:

良知只是一个,随着良知的显现和作用,它本身就是完善的,不用再去寻求,也不用到别处转借。然而,良知的显现与作用处,自然有重轻厚薄的区别,不客丝毫的增减。这正是程颐所谓的“天然自有之中”……所以良知的妙用无方位、无形体,无穷无尽,“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其原因正在此。 

壶天山人诠释:

《庄子·天下》讲“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反映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构成和事物大小相对性的认识,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若论大,大到极致,应当是无边无际,包含万有,在其之外,再无边界和存在物;若论小,小到极致,应当是不可再细分,内部无法再容纳任何存在物。但宇宙之大与小,只是外在的相对性,若论其内在,仍旧遵循着同一套规律,就像宇宙中最浩瀚的星系与构成任何事物的微小原子,内部都遵循着同样的旋转圆周运动。佛经《维摩经·不思议品》中说:“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就世界观而言,此说与《庄子·天下》中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大之所以能蕴含于极小之中,是因为极小之中蕴含着与极大相同的道。

阳明心学中吸收了很多禅宗思想。据《坛经》中描述,六祖慧能开悟时感叹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与六祖慧能口中的自性,亦有相通处。若人能明心见性,自然就能懂得并体会到心之本体的当下具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懂得并体会到心之本体的变化无端和无穷妙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