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00:00
02:12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初释: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它发乎自然的灵明显现处,只是一个真诚恳切,就是良知的本体。

壶天山人诠释:

良知即天理,这是阳明先生反复提及乃至强调的一个根本性观点。良知作为天地万物的大本大源,作为人心之本体,是活泼泼的,而不是僵死的。当其开始发动时,在人内在的精神或者说心理层面,就表现为一种虚明灵觉的状态。“虚”就是潜在未发,“明”就是通透清澈,“灵”就是机巧灵敏,“觉”就是善于觉察。虚明灵觉四字特别清晰精准地描述了人之本心在尚未与外境相交通之前,那种潜在的、灵敏的、通透的和感知力极强的状态,就如同一面处在黑暗中的明镜,一旦有光亮,就能立即把周遭的事物映射得纤毫毕现。

“诚”是儒家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经常出现在儒家经典的论述当中。何为诚?简单来讲就是真诚,真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面对他人,真诚地面对世界。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一个人非常真诚地唯利是图,非常真诚地为得到利益而不顾一切,难道也能称为诚吗?儒家所讲的诚,比之于一般意义上的真诚,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应当说儒家之诚特指发乎人本心的、纯粹的意志、愿望。人们在世间谋求生存和发展,很多时候是因着物欲而产生了种种心愿,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种心愿不能说不是真诚的,但显而易见,这种心愿并非发自人本心的,即并非是从人内心深处发出的,更非是纯粹的,因而是不诚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