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镇馆之宝‖德鼎

82※镇馆之宝‖德鼎

00:00
05:04



德鼎,是上海博物馆仅次于大克鼎的第二大鼎,也是上海博物馆西周早期大鼎的代表。由汪敬之、陈翔九先生捐赠。德鼎的作器者明叫“德”,德所作的鼎在上海博物馆有大小两件,大是的是圆鼎,称为“德鼎”,小的是方鼎,称作“德方鼎”。



德鼎高78厘米,重84.86千克,主体纹饰是比较具体的龙的形象,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眼睛、耳朵、角、嘴巴、牙齿、尾巴等。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内壁上的铭文和铭文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铭文肥瘦相间,错落有致,典雅中透着灵动,共12字,“王赐德贝二十朋,用作宝尊彝”。大意是:“德”跟随着周成王,自蒿地前往成周,为周武王进行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祭祀结束之后,周成王赏赐给“德”二十朋贝。


因为铭文太少,我们不能判断这铭文中的王到底是哪位王,我们只能通过分析“德方鼎”中的铭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德方鼎的尺寸比较小,高度是24.4厘米。尽管体积小,它的制作工艺却同样精湛。我们看它的纹饰跟德鼎的风格一样,中间是一个大兽面,很具体形象。上边的角、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牙齿,刻画得一清二楚。跟德鼎相比,它没那么宽,所以没有做出兽面后边的身体部分。但兽面的两侧也是向下的龙纹,跟德鼎的纹饰组合是一样的。



这种小方鼎流行于西周早期,后来基本就只有圆鼎了。在此之前,德方鼎的个头虽然小,铭文却比德鼎长。后边两行跟德鼎一样,是“王易(赐)德贝二十朋,用作宝尊彝”,唯一的差别就是“易”用了简体字。德方鼎在这句话的前面多了三行字,内容特别重要,是“唯三月,王在成周,延武王祼自郊,咸”。



前半句的意思是,某年三月,周王在成周这个地方。“成周”,是西周的东都洛邑(现在的洛阳)。铭文里出现了“成周”这个地名,对我们判断人物、年代提供了重要信息。


“成周”这个地方是怎么来的呢?周武王灭商之后,他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地,也就是殷商旧都(现在河南安阳一带),让他继续统率殷商的遗民。另外周武王派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武庚封地的周围设立“三监”(监视的“监”),让他们看着武庚,不让他闹事.


结果,“克商”之后才过了两年,周武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成王即位,由周公辅佐。这个时候,“三监”,也就是成王的三个叔叔,竟然联合他们应该去监视的对象武庚一起造反了。刚刚即位的成王不得不御驾亲征,在周公的辅佐下,用了三年时间才平定了这场叛乱。


这里要说明的是,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当时成王年幼,东征是周公去的。但是从几件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的第一手史料看,当时成王的年龄恐怕不会太小,很明确地,他本人参加了东征。


平定了“三监之乱”后,成王和周公为了稳定东方,就在现在洛阳一代营建“东都”,也就是“成周”。


根据在陕西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的记载,在成王五年,也就是平定“三监之乱”的两年后,“王初迁,宅于成周”。可见到了这个时候,“成周”应该初步建成了。所以,德方鼎铭文说“王在成周”祭祀武王,那么它的年代就应该在“成周”初步建成,成王“宅于成周”之后了。


综合德鼎和德方鼎的器形、纹饰、铭文来看,它们的年代基本可以定在西周早期的周成王时期,最晚不超过成王的儿子周康王时期。也就是说,德鼎、德方鼎铭文中的“王”,最大的可能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魅聲

    魅聲来啦~~~细细品味!!

  • 逶迤六六

    德鼎比一个成年男人还重

    京都工匠 回复 @逶迤六六: 谢谢您的支持!

  • 有声阿杜

    工匠兄上午好,学习青铜器知识,月票支持。

  • 逶迤六六

    2分钟赶到

  • 华悯

    学习青铜器,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