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00:00
03:49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 

初释:

有人说:“善恶与外物完全无关吗?”

先生答曰:“善恶只在你心中,遵循天理便是善,蔽于私欲便是恶。”

那人又问:“那么事物本身是全无善恶之别的吗?”

先生答曰:“在心上如此,在事物上同样如此……”

 壶天山人诠释:

此处弟子与王阳明的问答,探讨的是善恶的源头问题。文中弟子的疑惑在于,善恶是完全与客观事物无关呢,还是与客观事物有关呢?王阳明的回答明确了善恶只在于人心,而与客观世界无关,简而言之,善恶只是人心对于外物的道德界定。既然善恶是人心对于客观事物的界定,那善恶的标准什么呢?我们如何区分内心的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王阳明给出的答案是“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意思是说,遵循天理的就是善,这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起心动念基于私心私欲就是恶呢?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在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身的愿望而奔波忙碌,如果基于私心私欲而产生的念头、行为都是恶的,是说人人都是恶的?其实,“动气便是恶”并不是这个意思,这里又涉及到一个何为“私”的问题。在今天的我们看来,私心是人人都有的,人有私心是非常正常的,一味地把私心私欲视为恶,就有上纲上线、唱高调的嫌疑。古人并非不懂这个道理,王阳明所讲的“私”,是指一种狭隘的、偏执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是指看人看事只从个人利益出发,全不顾事物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顾事物在全局演变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善与恶,说到底,本质还是利益,即对人有利和有害。对人有利又分两个层次:一是就自身而言,对我个人有利的,应当是指事物对个人的身心成长和发展有利,而不是只对于满足欲望有利。世人追逐利益,大多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常见有花天酒地者、有铺张浪费者、有纸醉金迷者,只顾感官享受,只顾满足欲望,而全然忽视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精神的丰富等等,把人之身心矮化、窄化为物欲,此即为“私”。二是就整体而言,小到一个组织、社群,大到民族乃至全人类,对很多人有利,而不是只对自己有利。人在社会中,应当和谐相处,通过合作共赢放大每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只见私利不见公义。无视同一组织、同一区域内众多人的利益,只追逐个人利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亦为“私”。由此也可见,善的本质是对人有利,此有利是指从根本上有利、从全局上有利、从长远上有利,而不是浅薄的、庸俗的、狭隘的、短视的有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