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痛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幸存者在逐渐离世。那一段历史的亲历者和当事人正在减少和消失,而扭曲、否定那段历史的声音可能会因为见证者的缺席而喧嚣尘上。因此,以铁一般的证据固定那段历史,在历史结论之上不断充实记忆的细节,就是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时间证人》 图据江西凤凰文艺出版社
近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证人》,收录80幅幸存者肖像,以及幸存者对当时场景的回忆文字。从书中既可以看到多位百岁老人脸上的岁月沧桑,看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以及几代中国人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所做的不懈努力,也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侵略者的凶残和战争的残酷,更可以看到不屈的中国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会保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精神。
据介绍,自2016年起,著名摄影艺术家速加走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以肖像摄影的方式,留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和包含历史感的记忆片段。
《时间证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艺术肖像摄影展》 图据江西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4月,《时间证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艺术肖像摄影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展览中的照片,镜头所对准的是一群老人。80多年前,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有父亲,有母亲。如今,他们从孩童变成了耄耋老人,大屠杀的伤痕却一直留在他们的身体上和心中,久久无法抹去。他们是时间的证人,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时间证人》一书,便是以这一批幸存者肖像为基础,辅以幸存者口述历史、摄影手记、名家感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由幸存者艾义英之子黄兴华先生为每位幸存者题写姓名,构成了一本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意味深远的纪念文本。
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书籍,不仅是在研究那一段历史,也是让更多中国人牢记那一段悲惨的岁月。德国作家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是拉贝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记述了日军烧、杀、淫、掠等骇人听闻的暴行,而且指出日军暴行是违反国际法,完全是有计划、有预谋地进行。
《拉贝日记》书稿躺在拉贝儿子住的阁楼里几十年,直到60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该书一经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较多、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细节翔实,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
历史学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并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张纯如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讲述了南京安全区里以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壮举。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