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12月13日,南京在寒冬中迎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当日8时,升国旗、下半旗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志哀。
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礼兵铿锵的脚步声中开始。寂静的公祭广场上,随着脚步声,人们陷入历史的深思。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在现场奏响,歌声响彻云霄。
10时01分,凄厉的防空警报作为整个城市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江上的轮船、路上的汽车跟随鸣笛,警报声、鸣笛声响彻大街小巷、长江两岸。
这一分钟,南京的时间仿佛凝固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公祭广场上,肃立着8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纪念馆外行人驻足、车辆停驶。人们在同一时间低首默哀、缅怀逝者。
86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古都南京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那是南京城历史上的至暗时刻,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公祭仪式现场,已故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流下眼泪:“86年前,我的三爷爷、两位舅爷爷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父亲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后来侥幸逃生。我希望更多人能记住这一天,记住南京,记住30万数字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消失的。”
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地方性纪念活动到国家公祭仪式,血写的历史正固化于全民族记忆中。”参加公祭仪式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
“遇难者 300000”——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西南侧的“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的数据在昭告世人,这场浩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国殇,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屈辱回忆。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来到公祭仪式现场,她向到场的两位幸存者老人问好。启程飞往南京前,她还准备了一些礼物,“南京的冬天很冷,我给幸存者们准备了厚厚的围巾。”
1988年,松冈环第一次到南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噙着泪拉着她的手说的那句“请你一定要把真相告诉日本的年轻人”,让她至今难忘。从此,调查采访受害者和加害者,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人民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占据了松冈环的生活。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国家公祭仪式进行到尾声,86名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3声深沉的钟声,3000羽和平鸽展翅高飞。
望着眼前的和平鸽越飞越高,在视野中消失不见,坐在方阵最前排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拭了拭眼角的泪滴。
冬日南京街头,人们将紫金草徽章佩戴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生生不息的四瓣紫花,是对罹难同胞的深沉哀思和对和平的坚定向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