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主角,实为主食?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人缘为何远比中国更好?

名为主角,实为主食?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人缘为何远比中国更好?

00:00
18:05

在这个世界上,论人缘,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

2007年,英国作家戴维·史密斯的著作《龙象之争:中国、印度与世界新秩序》横空出世,从此“龙象之争”和刘德华一样,成为经久不衰的热词。

由于“龙象之争”包含了浓郁的意识形态和某些政治因素,因此当这个词汇正式面世,很快就受到了西方世界高度认同和一致追捧。“旁观者清”的它们相信,中印两国作为东方的领土和人口大国,近代又遭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并在二战后几乎同时取得民族独立。

如此多的相似点,不放在一起一较高下简直是暴殄天物,所以“龙象之争”妖风阵阵,鼓噪中印竞争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此,印度作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虽然综合国力相比于中国根本望尘莫及,但印度作为西方国家眼中的“民主典范”和“自由先锋”,在“段位”上早已一骑绝尘,所以印度接受“龙象之争”的设定并“屈尊下顾”,深刻体现了印度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而这也让印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笑柄,要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印度所有的自命不凡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印度虽然在中印竞争中长期拉胯,但却有一点儿令美俄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本领,那就是能亲近和团结所有人,包括势不两立的美俄等国家。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外出闯荡是否过得潇洒。而印度,早已成功实现了“四海为家”,是真正的朋友遍天下。

在其他国家时常纠结于朋友的多寡时,印度却早已和美俄等大佬成为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是外交史上真正的奇迹,而这一切还要从印度独立建国的那一天说起。

话说二战结束后,可以彻底打回原形的日不落帝国不得不陆续放弃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包括英属印度这个“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但作为名副其实的“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英国长期奉行“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宗旨,以“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敬业精神煽风点火,炮制了一个个“妻离子散”的人间惨剧,“印巴分治”就是典型案例。

不过,印巴分治某种程度上也剔除了大量的穆斯林,提升了印度教徒在印度总人口中的比例,客观上巩固了印度的社会稳定。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凝聚力更强的印度逐渐告别“地理概念”进而越来越像一个“国家”,来自美苏的橄榄枝就如同雨点儿一样倾盆而至。

彼时的美苏在二战后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并旋即开始了两极争霸的你死我活。为围堵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在亚欧大陆周边陆续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确保苏联出师未捷身先死,哭都没有地儿可去。

但问题是,独立后的印度自诩中立,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早已下定决心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中立就是首要前提。所以亚欧大陆周边出现巨大缺口,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与印度增进友好关系。

但苏联无疑比美国更有诚意,毕竟除了沙俄帝国时代以来一直有将英属印度作为进出印度洋跳板的考虑,冷战局面形成后,印度也成为苏联打破美国封锁并实现先人遗志的主阵地。

因此,为了对抗美国的围追堵截,苏联开始重点发展苏印关系并最终成为印度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虽然斯大林对留学英国且满脑子西方思想的尼赫鲁并不感冒,但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很快掌权并大力发展苏印关系。

除了支援了印度不逊于新中国的项目建设,苏联还给予了印度大规模的贷款支持。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一直到苏联解体,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先后给予了印度100多亿卢布的经济支持,这是印度能够“崛起”的重要前提。

不仅如此,苏联还在国际社会为印度摇旗呐喊,尤其是1962年中印战争前后,苏联不仅公然为印度站台,更对新中国多次发难,让本就恶化的中苏关系愈发雪上加霜。

面对苏联大哥大一般的关怀,印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父爱,并坚定了与苏联沆瀣一气的决心。从此印度武器装备大量地从苏联采购。苏联也慷慨地将战机生产线移交印度,确保印度能用上纯正的苏联血统武器。

苏联的苦心孤诣,收获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效果。1991年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也继承了苏印关系。在印度万国牌武器至少70%都是俄制武器的情况下,靠出卖油气资源和武器为生的俄罗斯体会到了苏联大力发展苏印关系的用心良苦。

而今,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印度“白纸还卢布”的“仗义”以及俄罗斯“一个保定驴肉焖子火烧卖航母”的“投桃报李”,但俄印关系依然经得起时间的洗礼。

相比之下,印度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则显得稍微有着一言难尽。在苏印两国心心相印的冷战时期,美国一度和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称兄道弟,即便后来美国抛弃了兄弟并最终促成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铁杆关系,但美国和印度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

虽然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在印度被揍得屁滚尿流并跑出非洲角马迁徙队形时,尼赫鲁曾拉下老脸请求美国出兵,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派出航母舰队到孟加拉湾为印度壮行。但随着战争结束,尼赫鲁在胆战心惊中郁郁而终,美国和印度的关系也随之冰冷。

直到1998年印度成功完成5次核试验并宣布成为拥核国家,印度和美国的关系才最终“起死回生”,毕竟拥核的印度从此有了大声说话的底气,而美国也看到了印度的努力和恶心中俄的意义。

可以说,在其他国家应付一个大国都焦头烂额、疲于奔命时,印度早已成为和美俄两大国推心置腹的座上宾。

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不到10年的“中苏蜜月”期,其余时间的国际环境都基本上步步惊心。

由于意识形态的高度共鸣,再加上1949年6月,毛主席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于是建国后的中苏关系迅速升温。

彼时的美国,为了离间中苏,一度想要以宝岛作为换取新中国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筹码,在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推进,中美关系彻底恶化。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坚定了帮助新中国建立强大工业体系的决心,中美关系则彻底水火不容,从此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了长达20年的围追堵截。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苏联支援新中国的156个项目奠定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可谓新中国的领路人。但问题是,这样的成就,前提是新中国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为苏联赢得了远东安全和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家长式作风,与新中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宗旨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于是中苏矛盾不断发生并最终导致了两国在1959年6月的彻底交恶。

中苏交恶后,新中国的国际环境空前险恶,直到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1个原子弹的石破天惊,才有了仗剑自立的资本。而且新中国与苏联不断升级的矛盾,已让美国等西方国家看到了“联华制苏”的可能。

于是从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新中国迎来第2波建交热潮,有了更加游刃有余的国际环境,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发生。

可以说,同样是面对美苏,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远不及印度的乐观轻松。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相径庭的情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是与美苏段位相同的“棋手”,印度则是大国随意摆弄的“棋子”。

一字之差,立分高下。

虽然印度的独立时间早于新中国,且靠着与美苏等西方国家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了广泛的影响力,甚至坐上了“第三世界领袖”的交椅。

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尼赫鲁随波逐流的主观能动性也许能为印度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却根本难以帮助印度更进一层。而追根溯源,在于印度的独立根本没有经历过惨烈的战争或革命,所以印度也从未有过真正的“涅磐重生”。

新瓶装旧酒,或者穿新鞋走老路虽然都有存在即合理的客观性,但对于印度这样一个需要大国崛起尤其是和新中国一较高下的国家而言,战争或革命从来都是必需品。

因为没有战争或革命,印度就不可能真正抹去英国殖民者的烙印,并重塑印度的民族之魂。

今天的印度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反复横跳,并在对外关系上咄咄逼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几乎全盘继承了英属印度的衣钵,却因为实力的力不从心,难以重现英属印度的旧梦。

因为没有战争和革命的洗礼,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打破“政令不出新德里”的窘境;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各个角落,推动土地改革为工业化筹集土地和资金;中部能彻底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并推动全国消费市场的最终形成。

于是印度悲哀地发现:苏联援助的项目挺多,但很多却根本无法落地生根。虽然尼赫鲁推行了温和的“赎买政策”,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真正的土地革命,印度的工业化只能像空中楼阁一样飘在空中。

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力更生,只能靠买买买增加体能,方便了苏联武器的捷足先登。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军官和士兵泾渭分明,印度稀松的战斗力从来都有保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除了能欺负一下周边实力远不如自身的小邻弱邻,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平。而印度想要真正崛起,必须像新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一样,用胜利凝聚人心,重塑国魂军魂。

然而,印度虽然准备充分,当然丝毫不耽搁被揍得鼻青脸肿。某种程度上说,中印战争就是印度大国崛起的重要机遇。毕竟胜利后的印度不仅重建英属印度不费劲,进军青藏高原俯瞰周边,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指日可待。

然而,印军虽然嗓门和身上的咖喱味一样浓重,战斗力却一如既往的不堪一击,印度在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后,基本失去了逆势而起的可能,而新中国在重新定义了中印边界的同时,影响力也开始向南亚延伸,并最终和巴基斯坦成为情比金坚的同道中人。

因为中印战争的失败实在惨痛,因此印度从62年以来就患上了病入膏肓的“1962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没事就高喊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

这样的印度,在美苏两国眼里也不再举足轻重,毕竟真实水平已经经过实战认证。但美苏两国也加紧了利用“中国威胁论”兜售给印度武器的决心,从此印度万国牌武器更加吓人。

当前的印度,之所以深受美俄“器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为了那可怜的大国梦,愿意在工业化聊胜于无的情况下,重金购买武器让武器贩子们感激涕零。再加上印度照着做也做不出来的军工水平,美俄等国家也愿意给予更慷慨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印度对新中国的满腔仇恨,也得到了美俄等国的充分利用。虽然62年的中印战争相当于彻底打碎了印度的脊梁,但印度体量摆在那里,恶心中国什么的还能胜任。

因此,美俄等国对这样的印度实在太放心。

相比之下,新中国的民族复兴让美国等大国长期胆战心惊。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断代的文明,中国早在2000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就开始了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虽然经历了近代百年的屈辱,但却最终在抗日战争期间定型。

有了强大的民族认同,再加上新中国在苏联支持下建立起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有了自力更生的资本,因此新中国成为领美苏都忌惮不已的强大力量。

另外,相比于印度被完全殖民后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特征,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轨迹令西方国家坐卧不宁。毕竟从它们强盗的视角来看,发展全靠打砸抢烧的掠夺,资源拥有全靠谁的拳头硬,所以当它们对近代的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当然害怕新中国的以牙还牙。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印度的所谓白人血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黄种人国家。在当前种族矛盾越来越剧烈的情况下,黄种人对白人的地位是颠覆性的,这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受到了比昔日苏联还要恐惧的心情。

因此中苏交恶是历史必然,中美对抗也在意料之中。中国的国际环境自然也就难以与同时被美俄青睐的印度相提并论。

但地球人都知道,印度名为主角,实为主食,人缘好基本都是因为对大国而言有用。而中国,则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