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祀卫鼎是西周㳟王时期的祭祀礼器,1975年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
它通高36.5厘米,口径为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千克。它有两个立耳,口沿平向外折,唇口方正,下面用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也就是学术上所说的窃曲纹做饰,下腹向外倾垂,比起其他同类型的青铜器,五祀卫鼎的器腹较浅,鼎外的底部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下面有三根较细的柱足。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字,据专家分析考证,记录的是一场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大概意思是说:西周恭王五年(前914年)正月,有一个名叫裘卫的人向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宰辅官员告发了他自己和邦君厉之间发生的一场土地纠纷,经过询问、调解之后,邦君厉同意偿付裘卫土地。并且立下誓言,经过司徒、司马、司空这三有司及内史的实地勘察,这场官司以裘卫用原有的“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两条河流的“田四田”为结。
五祀卫鼎中对土地变更契约内容的详细记述,对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这也对史学界和法学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岐山董家村窑藏中,同坑出土的卫鼎一共有两件,一件是具有国宝价值的五祀卫鼎,另一件则为九年卫鼎。两件卫鼎上的铭文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形制、纹饰及大小却是基本相同的。
207字,真是很难得。长篇铭文精湛铸工国宝!
沙发!已经习惯了一边看简介一边收听
工匠兄中午好。月票支持
京都工匠 回复 @有声阿杜: 谢谢阿杜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