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国寺在哪里以及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保国寺位于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的灵山之麓,距市区15公里,始建于东汉世祖时期,初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因唐武宗灭佛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改为今名。保国寺内现存的大殿通常认为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外寺中还存有天王殿、唐代经幢、观音殿、净土池等殿宇古迹。
● 保国寺的历史价值突出,与江南地区早期木构建筑案例的稀缺性有关:江南地区的建筑技术虽然非常发达,但是留存到今天的古代建筑遗存却着实不多,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相对不具备古代木构建筑长期保存的基本条件。从环境角度讲,江南地区湿热多雨以及存在白蚁等虫害,使江南建筑相对来说更难以保存。江南地区常采用杉木作为建筑主要的木材种类,杉木的耐久年限通常也难超过600 年。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讲,作为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建筑的重修改建非常普遍,所以古老的建筑被完整保存下来就会尤其困难。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江南地区的元代以前的早期案例,不过五六座,在这五六座建筑当中,保国寺从建成年代、建筑形制以及保存完整程度等方面来讲,都无疑是翘楚。
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
上海真如寺大殿:元代
浙江金华天宁寺大殿——宋元时期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代
● 保国寺的发现:1953年,刘敦桢先生在东南大学组建“中国建筑研究室”。戚德耀、窦学智、方长源是研究室的学员,当时都还是二三十岁的小年轻。1954年的夏天,他们按老师刘敦桢的嘱咐到浙东一带做民居和古建筑调查。近半个世纪后,戚德耀依然记得“发现保国寺”那一天的场景:“茫茫烟云飘荡在山间,犹如一幅绝妙的国画山水。偏偏这时下起了雨,我们只好冒着大雨快跑。约前行了半个小时,才离山近了些,只是不见佛寺踪迹,仅见几幢民房,零零星星散布在山脚下。”(《将近半个世纪前调查保国寺的回忆》戚德耀)
前排右四为刘敦桢教授,后排左四为方长源、后排右三为戚德耀、后排右二为窦学智
● 现存的保国寺大殿:保国寺大殿的建造年代可以上溯到北宋早期,据载,浙江四明天台宗法智大师门下“南湖十大弟子”之首的【则全】(朝廷赐号【德贤】)在宋真宗朝作为寺院之主,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率众重修大殿,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建成,是为保国寺“中兴之祖”。据嘉庆版《保国寺志》记载:德贤尊者“祥符辛亥,复过灵山,见寺已毁,抚手长叹,结茅不忍去居”,“山门大殿皆以赤手营造……”,终使保国寺“悉鼎新之”,“昂拱升斗结构甚为奇雅,为四明诸刹之冠。旧惟延庆寺殿式与此同。延庆,乃师之师法智大师道场也”。
二、保国寺的真的没有灰么?
保国寺的传言:鸟不栖、虫不入、灰不染。在这儿可以为大家做一个澄清,我们当时在大殿上进行测绘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满身满脸的灰,当时下边的游客会问我们,你们在大殿上干什么呀?我就说我们在“测绘”,但是“测绘”和南方口音的“擦灰”非常近似,所以有人说怪不得大殿没有灰,是因为有人常年在梁上擦的缘故,这或许也成为一个我和保国寺的一个小趣闻。
曾经去过保国寺,导游介绍说保国寺的神奇之处在于不用打扫,一点灰都没有,当时觉得可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弹的是古琴,多半是的,弹奏时两只手都用到四个手指,小手指被称为禁指。也许德贤尊者燃烧的是禁指,不影响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