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平衡和平与安全

第十一章:平衡和平与安全

00:00
09:15
第十一章 平衡和平与安全
当以色列人还在默默哀悼拉宾的逝世并试图评估刺杀事件的全面影响时,拉宾的继任者西蒙·佩雷斯已开始思考和平进程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即以色列从希伯伦大部分地区撤军。然而,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发动针对以色列的一系列袭击还是阻碍了佩雷斯的计划。
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也损害了佩雷斯在以色列的影响力,并使得利库德集团的新领袖本杰明·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激增。后者一方面坚持表示他可以为以色列人带来和平与安全,一方面抨击《奥斯陆二号协议》。1996年5月,内塔尼亚胡以微弱优势当选以色列总理。
历经数月协商谈判,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于1997年1月15日成功达成新协议。该协议明确规定,以色列将在1998年8月31日之前从希伯伦撤军并结束对西岸其他三个区域的控制权,也是在这天,巴以双方将开启最终地位谈判(即对一些最棘手问题的谈判,包括边界问题、定居点问题、难民问题以及耶路撒冷问题)。
内塔尼亚胡有义务遵守希伯伦协议,但持续的恐怖袭击、阿拉法特和其他巴勒斯坦官员的煽动性言词,以及内塔尼亚胡政府中反对派的意见致使其推迟做出任何进一步妥协。
努力达成协议
美国政府对以色列政府在与巴方谈判中采取的强硬路线表示不满,向内塔尼亚胡施压,要求其做出更多让步。作为回应,1998年10月,在一场与阿拉法特和克林顿总统的会面中,内塔尼亚胡同意在三个月内从西岸另外13%的地区撤军,并释放750名巴勒斯坦囚犯。
同样,巴方允诺将逮捕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正式删除巴勒斯坦宪章中号召摧毁以色列的条款,并采取措施防止巴勒斯坦媒体通过严厉抨击以色列甚至是反犹的文章和漫画来煽动对以色列的仇恨——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巴解组织最初在《奥斯陆协议》中便承诺实施,但从未兑现的。由于此协议是在马里兰州的怀伊河种植园签署的,故后被称为《怀伊协议》。
1998年12月,克林顿总统对加沙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见证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修改宪章,删除其中否定以色列生存权的条款。尽管一些以色列民众仍坚持认为巴勒斯坦人此次修改全国委员会宪章的程序并不符合巴解组织修改文件的规定,内塔尼亚胡还是选择接受巴方的努力,并践行以方在协议中的承诺,实现了第一阶段撤军,交出对西岸约合9%的土地控制权,释放规定数目的囚犯。
但是巴勒斯坦并没有履行协议中的承诺。他们没有采取必要手段阻止暴力、逮捕恐怖分子、收缴武器,或是将其警力削减至《奥斯陆协议》中所应允的规模。
内塔尼亚胡联合政府的一些成员把以方这一妥协举动视为对阿拉法特、恐怖主义以及美国施压的投降,并感到愤怒。其他以色列领导人虽然支持《怀伊协议》,但对于内塔尼亚胡未能将和平进程推向解决所有问题的最终决议而感到不满。由于丧失了太多的支持,内塔尼亚胡政府于1998年12月21日解散。新的选举定在1999年3月。
以色列的新领袖新政策
内塔尼亚胡的继任者埃胡德·巴拉克承诺恢复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谈判并在一年内从黎巴嫩撤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保证以色列的安全。他赢得了选民的支持,在与内塔尼亚胡的竞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巴拉克依照协议继续交给巴解组织对更多地区的控制权,并保证如果巴方履行其义务,以方将完成整个和平进程。然而,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却不减反增。这表明巴勒斯坦人并没有实现控制恐怖分子或阻止暴力行径发生的承诺。
阿拉法特拒绝建国机会
巴拉克决定不再延长谈判进程,试图一次性达成解决所有问题的和平协议。克林顿总统对此想法表示赞成,并于2000年7月在戴维营主持了一场有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参与的峰会。
在峰会上,巴拉克提出了激进的新方案。这本可以为巴勒斯坦人带来独立,但阿拉法特不仅将美方和以方的方案全部否决,还拒绝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戴维营,巴拉克成为首位同意与巴方分割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总理。他提出将耶路撒冷阿拉伯区的控制权交给巴勒斯坦人,同时保留以色列对犹太区的控制权。
巴拉克在提案中还同意将西岸约97%的土地和全部加沙地带交给巴勒斯坦人。与此同时,巴拉克的提案还明显有这样一层意思:希望用以色列1967年之前的一小部分领土交换绿线附近有大规模犹太定居点的区域,但大多数定居点都将被拆除。然而双方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巴拉克的妥协方案遭到阿拉法特的拒绝。
克林顿参数
巴拉克并没有放弃争取和平协议的努力。2000年12月,巴以双方又一次在白宫会面。最终,克林顿总统提出一系列后来被称为“克林顿参数”的妥协方案,要求以色列做出的让步比巴拉克在戴维营提出的还要多。克林顿参数允许巴勒斯坦在东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区建立都城,并拥有圣殿山的主权;而耶路撒冷的余下部分则将作为以色列的都城,同时,包括西墙在内的圣殿山下方区域将归以色列管辖。
尽管很多以色列人认为巴拉克向巴方做出了太多的让步,尤其是在分割耶路撒冷的问题上,巴拉克还是接受了克林顿参数。一些巴勒斯坦的谈判代表认为,尽管克林顿参数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要求,仍然倾向于接受。最终的决定权落到了阿拉法特手中。然而,他不仅拒绝了克林顿参数,而且不提任何替代方案。丹尼斯·罗斯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首席和平谈判代表。据他的说法,阿拉法特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有条款表明该协议意味着巴以冲突的终结。罗斯说:“对他(阿拉法特)而言,冲突的终结就意味着他自己的终结。”美国驻以色列和埃及前任大使丹尼尔·库泽对此持有相同看法:“戴维营会谈的失败很大程度是因为阿拉法特根本不愿意谈判……并不是因为他开出的条件怎样,是他根本什么条件都没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