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议和
实际上,以色列和约旦自1967年以来就处于和平状态,并且低调地展开了很多合作活动。以色列人一直以为与约旦达成和解是可能的,并将约旦国王侯赛因视为可以信赖的伙伴。但这位国王从未感到有足够把握正式宣布同以色列和解,因为他担心此举会激怒巴勒斯坦人、激怒其阿拉伯邻国以及国内民众(而其中超过半数为巴勒斯坦人)。
然而,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达成协议后,侯赛因便迅速同以色列进入正式谈判。1994年10月26日,约旦成为第二个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的阿拉伯国家。
尽管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没有准备好与以色列缔结正式条约,但是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允许同以色列进行商业往来和外交接触。截至1994年底,已有逾150个国家与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个数字是十年前的2倍多。
叙利亚不退让
数十年来,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一直是阻止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的主要领导人。他通过提出“人人得正义,否则无人得正义”的立场,成功地维持了统一的阿拉伯阵线。这意味着如果阿萨德不能如愿以偿,他将尽力阻止其他任何阿拉伯领导人与以色列达成协议。但是当阿拉法特以及约旦国王侯赛因在未经阿萨德的同意下先行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后,阿萨德便开始更为认真地与以色列谈判。
阿萨德坚持,在他透露叙利亚将做出何种让步之前,以色列必须同意完全撤离戈兰高地。而拉宾则示意,只要叙利亚说明以色列将得到何种和平,就愿意放弃绝大部分戈兰高地。他明确表示希望以色列和叙利亚能建立类似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关系。
由于叙利亚对黎巴嫩政府影响极大,同叙利亚的僵局也阻碍了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谈判进程。在有关戈兰高地的协议达成之前,叙利亚拒绝让黎巴嫩同以色列进行协商,而以色列则希望叙利亚能切断与伊朗的关系,并停止支持以摧毁以色列国为目标的真主党。
整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色列和叙利亚一直在断断续续进行谈判,但是直到2000年阿萨德去世,双方都未达成一致。阿萨德去世后,他的儿子巴沙尔继位。小阿萨德没有表现出任何要改变他父亲政策的迹象,反而更加亲近伊朗并且增加对诸如哈马斯和真主党这类组织的支持。这一事态发展使得以色列愈加怀疑叙利亚的意图,更加不愿做出领土妥协。这导致了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持续的僵局。
一个巴勒斯坦国?
在签署《奥斯陆协议》之前,以色列曾正式反对巴勒斯坦国的建立,认为这样一个国家会给以色列的生存带来致命危险。以色列官员担心巴解组织会设法实施其“阶段性计划”,即在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建立一个国家政权,并以此作为基地逐步取得对巴勒斯坦其他领土的控制,而这将意味着以色列的毁灭。
除此之外,以色列还同样担心恐怖主义势力的增长,担心伊斯兰极端势力从亚西尔·阿拉法特手中夺回外交控制权,以及在未来战争中阿拉伯军队联盟与巴勒斯坦人进行联合。另外,如果以色列将边境线撤回至1967年前的位置,其绝大部分人口和工业将距敌方力量不到13英里。就像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一样,该地区也将轻易遭受同类火箭弹的袭击。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开始逐步认为与巴勒斯坦的互惠协商有可能促进和平。很多人支持在西岸大部分地区和整个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他们认为,如果巴勒斯坦人愿意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便可以与这样一个国家共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