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11课

种树郭橐驼传·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11课

00:00
29:59
今天要分享的这篇文章是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提到柳宗元首先想到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出生于河东柳氏,名门望族。所以又称柳河东,字子厚,又称柳子厚。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年纪轻轻二十一岁就进士及第,可是后来因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连续十多年的被贬生涯,郁郁不得志。最终才华横溢的柳宗元因忧虑症病逝于柳州,年仅47岁。我觉得柳宗元仿佛没有苏轼、刘禹锡、范仲淹的豁达。他以物喜以己悲,还记得他游小石潭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万记之而去”;他“孤舟独钓”痛苦彷徨;他也曾寄情山水《永州八记》,但终究压不住心底的万般忧愁,他忧“黔之驴”,他忧“捕蛇者”,他是是一位关注现实的文学家,《种树郭橐驼传》针对现实,由种树之道,移之官理,借郭橐驼之口指出“长人者”政令频出的危害,批评了当时的弊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柳宗元是怎样把种树之道和为官之理联系起来的。
� 文章名之为《种树郭橐驼传》,既然是作为传记,那么当然要进行人物的塑造。这个郭橐陀颇有点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五柳先生,没有什么背景。“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郭橐驼的年龄、籍贯、家庭背景全没有披露。他只有一个特点:驼背。而且颇为严重,“病偻,隆然伏行”,因此被乡亲叫为“郭橐驼”。这个郭橐驼也非常滑稽,居然接受了这样的名字,而且是舍弃了原来的名字的。可见郭橐陀为人豁达,性情与众不同。
� 很多人认为直接把一个残疾人的缺陷当作他的外号,是非常不文明的,越是文明的社会,越会弱化个人身体的缺陷,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嘛!赵本山小品常被人指责的一个缺点就是:利用残疾人的缺陷搞笑。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有两面性的,据我了解,在农村地区,像郭橐驼的外号是较普遍存在的。很多人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而且当事人也习惯了。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到上纲上线的地步。
�第二段,笔锋一转,接下来,郭橐驼的形象开始变得高大。“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郭橐驼原来是长安西的丰乐乡人。此地具体在哪里,现在已经难考。但郭橐驼的名声已经遍及于长安,是一个名人。原来郭橐驼在种树方面颇有能力(我想他的驼背或许就是种树累的?但是不对,伛偻病好像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所以他驼背和他种树应该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以至于长安的富人们以及卖果的农商都希望雇佣他来为自己种树。因为郭橐驼种的树以及移植的树都活了,长得高大茂盛,结果早且多,其他人根本效仿不了,算得上一个远近闻名的植树专家。读到这儿,有没有“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的感觉?有吧?
那么,郭橐驼究竟是怎么样种树的呢?作者接下来把篇幅交给了郭橐驼本驼,郭橐驼开讲啦。他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郭橐驼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讲具体注意事项,而是总结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规律,叫做“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高人一等的高人气质跃然纸上。再来谈具体的步骤,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养树苗的土、根周围的土要紧实。做到这些就够了,接下来要做到的就是忘掉它。他用栽培子女一样形容它,认为栽树时要像对待子女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一样,以保证本性充分发展。即“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所以,郭橐驼植树的关键秘诀,恰恰在于能及时放手。即“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为了增强这个观点的可靠性,郭橐驼举了相反的例子,来补充论证。即“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一般人细节方面有问题自然就种不好,比如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把握不好度,不是过紧就是太松。但更大的问题是有人做好了这些,但因为他们“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结果“旦视而暮抚”“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以至于过度干扰树木生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事实上,世上很多难事的奥秘也在于及时放手,顺其自然,而不要过度执着。
看完了郭橐驼的这些话,他的形象已经变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世外高人,对于人世界的很多事物都是看得透透的。如果说文章开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世人眼里的滑稽人物,至此则变成了深藏不露,化繁为简,洞悉事理的高人。作为人物传记,仿佛他的故事写完了,但是没完,柳宗元开始了联想,进而类比。柳宗元不仅是文学家,亦是哲学家。
接下来看最后一部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条哲学原理。问者和郭橐驼对此应该是相当清楚的。所以,下文是这样的:“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老实说,所谓“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的现象是被我们忽略的官场不良现象,官吏来乡本意是“爱民”,但督促关心过头了,大呼小叫,反而闹得乡村鸡犬不宁。结果就是百姓连饭都不能好好吃,更不能安心心繁衍生息了。这就说明了无论是种树还是治民都要“顺天致性”的道理。从而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结合《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我们可以发现柳宗元作文的一大秘诀是实地考察、采访以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柳宗元的文章,我们会得出结论,那些普通的劳动人民往往掌握真理,需要多向劳动人民请教。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他们是人类中实践最广泛的群体,不是金字塔的学者和很多自命不凡的富贵者、还有我们这些“小资”能比的。
经典文章的文字与句子的味道本身是丰富的。本文作为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通过“种树”来谈“养民”,借普通人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讽喻,而非说教,这种借传立说,因事说理的写法,别开生面,新颖活泼。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想柳宗元的创作也应该是"倒思式"(倒思式即先准备好精彩结尾,然后再构思文章的写法),柳宗元一定是先见"时弊"然后再想着怎样"针贬”的,用人物传记的形式针贬时弊,朴实简单的类比中,一句话"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点到为止,但讽刺意味却已深入人心。高手的作文就是高!
回过头来还是再说说常见考点名句默写吧!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逊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收到“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的理想效果。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3.“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违背树木的本性,的句子是: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也是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5. 《种树郭橐陀》中写大凡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的句子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6. 《种树郭橐驼传》中,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写出了问者“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惊喜。

7.比较郭橐驼与别人所种树的不同点是?:“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8.文章描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9.郭橐驼有佝偻病,这导致他怎样走路?“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郭橐驼对别人称他为“驼”不仅不在意,甚至认为什么?“甚善,名我固当”。
10.他植者对自己植的树爱得太深,其具体表现是,“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1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的建议。这一句在文中起了过渡的作用,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12.或移徙,无不活”两句直接写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

最后让我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名叫什么。他患有伛偻病,整天驼着背,脸朝着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叫他“驼”。橐驼听到后说:“很不错,用这个名字称呼我很恰当。”因此他竟然放弃了原名,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生,凡是长安那些栽种树木以供玩赏的豪富人家,以及那些种植果树靠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去供养。平日里看那橐驼所种的树,即使是移植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往往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虽然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他回答说:“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和旺盛繁殖,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树木的本性是:它需要根能得以舒展,它需要培土均匀,它喜欢已经习惯了的土壤,四周的土要捣结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去为它操心,种好后可以连头也不回地离开。栽种时要像抚育子女一样的细心,种完后要像把它丢弃了一样地不再照看。这样它的天性才能得以保全,它也会按照自己的本性健康成长。所以我只不过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不是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只不过是不抑制延缓它果实的生长罢了,并不是能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种树时没有让树根得以伸展,又让它离开了已经习惯了的土壤。他们培土,不是土多了就是土不够。如果有能不同于这样种植的,则又爱护得过分,总是想着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离开之后又跑来看一下。更有甚者竟然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根株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的话,树木就会一天天地偏离它生长的本性了。这些人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其实是与它为敌。所以他们种树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做官治理百姓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做官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的时候,看见那些当官的喜好颁布繁多琐碎的命令,好像很怜惜老百姓,结果却给百姓们带来灾祸。早晚都有差役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鼓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抚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时不时地敲起鼓将大家聚到一起,打着梆子将大家招来。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算晚饭和早饭都不吃而去招待那些差役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是如此的贫困而且疲惫。这些与我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些相似之处吧?”
问的人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理百姓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素桔C

    更正:针贬时弊→针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