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都市夜景下,身在其中的人们享受着新时代的优越与便利,似乎并不记得眼前宏伟景象的建设者,改革开放进程开始后,身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筚路蓝缕开启者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如今又过得如何呢?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个越发不能忽视的话题,他们的酸甜苦辣应该被更多人知道,最重要的是,农民工从来都应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目的,而非工具。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沿海地区落户大量企业,也因此产生大量用人需求,那里也成了最早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从那之后,或是本着养家糊口的初衷,或是怀揣勤劳致富的梦想,一批批农民选择背井离乡,来到都市、走进工厂,也从此将自己的青春岁月汇入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洪流中,正如很多经济学家在总结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时感慨的那般。“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片蓝天!是他们的存在,让中国经济发展享受到了‘劳动力红利’。”不知不觉间,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农民工也已年事渐高,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年过花甲,在拼体力的劳务竞争中也变得不再具有优势,最重要的事,这个群体已经到了需要慎重考量人生归宿何去何从的节点。都说人生是一段有关于耕耘与收获的旅程,可对于辛苦半生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人生却在无声中走向落寞。“已经打工快30年了吧,不过在农村来说,只要能干得动,65岁之前都是一个整劳力!”“我还不能退休啊,担心不够钱养老!以前背100斤的货物上楼,大气都不喘,现在途中还要休息两三次!”“年龄大了,人家不待见了,抢活抢不过年轻的,干活也不利索了!”“都是体力活,挑砖、敲墙。虽然现如今雇主少了,也更力不从心了,但只要自己还能干,会继续干下去!”这是四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民工心声,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农民工,如今也都到了花甲之年,即便如此,打工、赚钱依旧是生活主旋律,而这背后透露的全都是安全感极度匮乏的生存现状。身体在老去,勉强维持生计的低收入根本无法在房价超高的城市占据一席之地,注定了农民工身为“城市过客”的不堪命运。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第一代农民工大军中,除了一小部分具备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人员成为企业经营者,他们大多在城市购买房产并安家落户,其余大部分人员都只能无奈地回到农村继续务农。都说农民工是“工业机器”的螺丝钉,他们在城市打着最脏、最累、最重的工,干着有毒、有害的活,还有很多因此患上严重职业病,就连健康这一最基本生存资源也被剥夺,正如社会学家形容的那般。“农民工就像一根根甘蔗,被城市咀嚼一遍后,汁水留下了城市,‘渣滓’留在了农村!”不过,对于信奉“落叶归根”的农民工而言,在城市奋斗半生后回乡安享晚年也应该是一种幸福,事实是,在他们的劳动价值急剧下降之际,辛辛苦苦奋斗半生却无法攒下安享晚年的资本,“老无所养”才是第一代农民工的集体忧患。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和农村养老、医疗保险“脱轨”,在很多具体制度调整方面也没有进一步考虑农民工的处境。毫不夸张地讲,第一代农民工在35岁前是没有家庭生活的,可在35岁之后却失去了社会保障,辛苦奋斗半生,回到农村之际,劳动能力在下降、打工积蓄也不多,当养老问题无从谈起之际,他们甚至还需要继续接济子女,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还要继续扛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甚至还要继续回到城市打工。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发出质疑,即便我国养老制度不够健全,农民工依旧可以通过及时参保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事实真的如此吗?社会调研结果表明,第一代农民工群体中,养老保险缴满15年的并不在多数,曾经的八九十年代,他们的普遍观念是“干一天算一天”,养老保险甚至可以称作“新鲜到难以触及的事物”。就连农民工较为密集的深圳市,社保部门在2007年公开的数据中,仅有220名农民工享受到了深圳养老保险待遇,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上升为320人,可与数以千万处于退休年龄的农民工相比,能够通过养老制度安享晚年的农民工真的太少了。更加可怕的是,新一代农民工的参保观念比老一代还要淡漠,这也注定农民工未来的“养老难”问题将会越发成为社会难题。所以说,改革开放第一代农民工为了城市建设付出了最好的年华,可他们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报与重视,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及后代的命运,挣扎半生却还是没能逃出农村,这才是第一代农民工最真实的现状。不过,国家依旧在持续发展,人们的理念也在不断革新,第一代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必定会在未来得到解决,笔者惟愿,中国农民工养老无忧的日子早一些到来!
心系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