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四川“分家”由来已久,但最早可以追溯至1985年,邓小平在听完“三峡大坝”工程进度汇报之后,对现场所有人说道:“可以考虑把四川一分为二,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省级地区,以重庆和成都各为中心。”大家听完这席话之后都十分费解。殊不知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一伟大设想,为12年后“川渝分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重庆位列我国四大直辖市埋下了伏笔。作为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早已成为了我国西南部经济发展“龙头”。这座“超大城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让世界在关注“中国速度”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这座冉冉升起的“国际之都”。重庆地名诞生于833年以前,宋代时改恭州为重庆府,至此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如果从考古发现来看,重庆不仅是“铜梁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上世纪日寇侵华,1937年占领南京后,蒋介石政府不得不退往重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庆又肩负起了陪都的重任。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和平谈判”,足见重庆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担当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角色。不过大众对重庆的印象和了解,往往都起源于“火锅”和“吊脚楼”,作为两张独具重庆特色的文化名片,将重庆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从历史发展进程,还是从综合发展指标来讲,曾经身为四川省重要城市的重庆,都丝毫不逊色于省会成都。自古以来重庆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宝贵资源,因其地势多以山地为主,所以古往今来都以“山城”相称。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庆第一次被设置为“中央直辖市”,从这一点足以看出中央对重庆的重视程度。一年后中央从四川省的经济、战略角度考虑,将其改为四川省辖市,与此同时重庆又被划归四川省管辖。事实上这不仅可以看出四川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发展重镇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能体现出重庆作为四川发展中心的核心思想。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但按照当时的经济发展环境来看,要想让这个政策稳步发展、有效实施,还必须要有实践支持。1980年邓小平来到四川进行走访、考察,最终萌生了一个伟大的设想。这个设想就是让重庆和四川“分家”,这样重庆不仅可以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这座城市的巨大潜力,而且也能“以点带面”刺激整个四川省的经济发展需求。“分家”之后对两地的各自发展也都有好处,尤其是对于重庆而言,更会“一枝独秀”。从长远利益来讲,要想快速带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就要在当地寻找一个“龙头”。而处于“三江交汇”之地的重庆,则肩负起了这个重要使命,水运发达、航道便利、连通东西,对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除此之外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发展基础夯实的古都,在军工、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当时也遥遥领先四川省内其他城市,甚至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经济重镇。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不仅能给重庆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力,而且也能顺利带动西南经济走上快车道。事实证明邓小平的设想和做法都十分高明,自重庆和四川“分家”之后,在综合实力发展方面,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如今的重庆不仅是全国排名靠前的纳税大省,而且GDP也一直跻身于全国前五,西南经济“龙头”名不虚传。每一个伟大的设想,都蕴含着无比前卫的科学发展观,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川渝分家”,邓小平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头。作为一位高瞻远瞩的“领路人”,他不仅让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快速腾飞,而且也让全国各地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