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三位开国中将,建国后,谁取得的成就更大?

山东有三位开国中将,建国后,谁取得的成就更大?

00:00
06:00

山东地域广袤、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这片历史悠久的齐鲁大地,深受儒家思想的沁润和滋养,从古至今走出过很多忠臣良将。早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作为重要的革命老区,不仅诞生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还涌现出了很多革命志士。不过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山东这座革命大省却没有出过一个元帅、大将乃至上将等,仅有孔庆德、孙继先、刘兴元三人,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建国后三人中谁取得的成就最大?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谜底吧!1911年2月14日,孔庆德出生在曲阜市姚村镇保宁村。作为孔子的73代孙,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也曾加入过军阀部队。1931年2月,孔庆德在营长魏孟贤等人的领导下,参加了著名的“六安兵变”。后随起义部队被编入红军序列。1932年10月,21岁的孔庆德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入川”,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随大部队走完了长征之路。抗战时期孔庆德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凭借军功被组织提拔为纵队副司令、军长等职务。孔庆德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在中南军区炮兵部队担任代理司令。1955年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兼湖北省委书记,并于同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在建设时期他勇于肩负起鄂豫两省的建设重任,成为了一位“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的将军。孙继先和孔庆德同岁,老家在山东省曹县。他也有过在军阀队伍中当兵的经历,也于1931年起义后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名干将。在孙继先的革命履历中,他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绝对是无比辉煌的一笔。长征时期孙继先表现出了顽强的革命斗志,不畏艰险、不惧强敌,最终成功走到甘肃会宁。抗战时期他历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参谋长、挺进队队长,在常生口和黄底崖等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末期,孙继先被组织任命为“三野”第22军军长,在他的率领下成功完成了“渡江作战”,并势如破竹地解放了舟山群岛。建国后,他开始担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也曾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开国中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孙继先升为副司令,并负责指挥第20兵团。1958年10月,47岁的孙继先将军率部开赴“大西北”,四年后被任命为“第五研究院”副院长,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最后一位出自山东的开国中将名叫刘兴元,出生在山东莒南朱芦乡刘家东山。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所以6岁便被送入私塾读书,11岁时刘兴元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当过纱厂的养成工和杂货商店学徒。刘兴元和孙继先一样,都曾在冯玉祥的军队中当过兵。1931年,他所在部队“围剿”红军时被击溃,刘兴元加入了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人生经历和孔庆德、孙继先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相比于另外两位中将而言,由于刘兴元的文化水平非常高,所以一直在后方担任文职工作。新中国建立之后,刘兴元在中南军区履职,担任过党委秘书长和军干部部长等职。1955年授衔之后,他被调到广州军区任副政治委员。进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刘兴元的事业迎来了一个高峰期,曾先后担任过广东、四川两省第一书记。从革命和战斗生涯以及履职经历来看,刘兴元中将在建国之后,无论从职务、贡献还是取得的成就来看,都胜于孔庆德和孙继先两位中将。但他们作为革命战友和国家栋梁,根本没有必要一较高下。话说回来,山东省之所以没有出过中将以上军衔的将军,原因也和很多客观条件息息相关。首先,在战争年代山东的地理位置、战略意义,以及革命形势和战争的激烈程度,都无法和其他省市和地区相提并论。其次,山东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一种天然的制约条件。基于这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山东才没有出过开国元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45975xkyx

    沂蒙山好,沂蒙精神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