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最近,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人患癌的话题持续爆出热搜,但这次的重心却并不是癌症本身,而是癌症医学研究团队多人患病现象背后,大众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何一个团队里会同时出现多例癌症患者?今天,我们就结合《癌症传》这本书,从科学看待癌症入手,探讨一下中山二院事件,抽丝剥茧,引导你寻找真相。
首先,我们先简单复盘一下,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人患癌事件的过程。
这件事儿最早还得追溯到11月7日,也就是事发前一天,网络上开始传播中山二院多人患癌的图文消息。称该团队所在导师组中的一位师姐前两个月一直腹痛,10月经医院检查后确定病理为胰腺未分化癌,具体分型未知。紧接着爆出2013年至2018年在该院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8月博士毕业后入职该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的刘某,在2023年6月被确诊患滑膜肉瘤。以及2021年来该院进修的外地医院毕业博士生,2023年在工作当地被诊断为乳腺癌。
很快,11月8日凌晨两点多,中山二院发布事件通告,承认三人患癌的事实。接着,以该事件为导火线,其他学生在微信群开始纷纷猜测多人患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
这里科普一下什么是“未分化癌”。临床上认为,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常分为四级,比如:未分化、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可以理解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简单来说就是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而未分化意味着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与正常组织完全不同,意味着癌细胞是非常原始和高度恶性的。
基于这个热点事件,也有自媒体传言,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乳腺外科研究团队多人罹患癌症与其实验室工作有直接关系。这个观点是否客观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恶性肿瘤长出来,达到可被检测的程度需要多久?答案是比我们想的要慢的多。需要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上。那么是否会因为研究试剂或者动物体内肿瘤造模的致癌剂,让人短时间诱导肿瘤发生呢?
我们就以乳腺癌为例,具体来分析一下。首先,乳腺癌与其他癌症一样,存在一些相同的诱发条件。《癌症传》书中提到,早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波士顿,就有一位医生西德尼·法伯,在实验室中对患癌的儿童们进行检查,当时称呼为“血液化脓”现象,也就是后来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白血病。虽然当时限制于理论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对于癌症的研究还处在“温室花朵”的成长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实验观察已经证明,所谓的血液化脓,也存在长期的变化过程。病人的病情首先要经历一段时间稍有差异的静止期,后来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又发生急变,病情表现持续加重。
回到今天的话题,乳腺癌到底是由哪些具体的发病因素呢?在另外一本书《乳腺疾病的诊治与预防》讲到,虽然乳腺癌在西方发达国家女性中高发,但最近30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
书中也总结了乳腺癌的发病主要分五大因素:
首先,是生殖相关因素。女性乳腺从青春期发育成熟开始到绝经时为止,会持续受到卵巢激素的作用。这期间伴随的一些异常现象,会成为诱发乳腺癌的的可能。例如,如果初潮年龄越早、月经周期偏短、绝经年龄越晚、生产幼儿次数越少等情况下,诱发概率就越高。
第二,是家族聚积性与遗传因素。专业角度认为,乳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也就是该患者的父母、子女以及亲兄弟姐妹,与一般人群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而如果这些一级亲属中有人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度更是高达9倍。而且医学界普遍认为,正是遗传基因的缘故,男性的患病概率自然也包含其中。
第三,是饮食习惯因素。目前人体实验数据尚不充分,但动物实验阶段已经表明,给动物高脂肪类的饮食,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具体原理就在于,上述单一高脂肪,会使人体缺少纤维素和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类物质和大豆蛋白,保护机制逐渐薄弱。
第四,性激素。简单来讲就是内源性雌激素的平均水平是否稳定,一般医疗机构也会采取补充该激素的手段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女性需补充内源性雌性激素而非外源性雌激素,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内源性雌激素是女性自身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外源性雌激素是来自于外部补充的、以人工合成方式为主的雌激素;男性则需要通过促乳腺癌细胞转化为雌激素来治疗。
第五,乳腺疾病史。这里的疾病史本质上与家族遗传分不开,但不同的是,它更针对近期发病的影响,诱发原理上,时间更为缩短。
当然,其他因素也会存在,比如长期辐射、药物、化学材料、职业习惯等,也会破坏身体平衡。像这次事件议论中提到的实验室PET物质,俗称为“涤纶”,就是咱们平常被用来制作衣服和矿泉水瓶的物质。
虽然它本身并没有毒性,但它最高耐热温度只有70摄氏度,如果长时间加热或者封装高温食品,否则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而癌症的本质就是免疫力降低后,引导某个部位产生癌细胞或肿瘤的结果,那么,上述各种不利条件都会成为可能。
总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诱发癌症的原因是多种的,而且癌症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正在调查中的事件,我们还是要科学客观地看待和分析。无论如何,即使现在医疗发达,癌症对人类的威胁依旧很大,乳腺癌更是对女性,身体与心理层面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最后,我们也给大家一些建议,比起参与流言,更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包括乳腺癌在内,患者的痛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处理呢?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学者黄盈盈在《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田野中国)》一书中对此有过精确描述。她认为,自从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的那一刻起,就被贴上了“乳腺癌患者”的身份标签,意味着她们从一个健康人转变为一个病人,接受医院、社会所赋予的“病人”的角色。
而尽管专业人士明白乳腺癌群体不只是女性,男性同样会患病,但这种观点在大众眼里并未得到深入的接受与理解。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位患者林珊,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身体已经疲惫不堪,她慢慢开始认为:他人正是用特殊照顾和问候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的关心,偏偏体现了他们作为健康人与自己作为“病人”的不同,也就更加强调患病女性的“受损身份”,开始我们所熟悉的“自我伤害”行为。
而乳腺癌的预防工作,我们要通过运动、饮食调节、外界环境危害、下一代疾病史的注意等途径,保持正常的生理运行规律,比如饮食上避免大量吸收肉类、煎蛋、黄油、奶酪、谷物、甜食、动物脂肪等食物,多吃对身体有利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水果、鲜鱼等。
心理上,我们要保持开放乐观的心态,多与医生交流,因为了解这个疾病就是抵抗它的最好办法。陷入伤害的人一般都是在各种社会证件证明的影响下,在社会学意义上把自己归为“残疾人”。这时,她们的理由不是因为“乳房的缺失”,而是因为乳腺癌这个“癌症”。所以无论男女,不要盲目听从网络宣传的药物与知识,否则会产生伤害自己的观念。关于医学意义上乳腺癌疾病的介绍,这里再推荐一本悉达多·穆克吉所著的《医学的真相》,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
最后我想说,挖掘真相是好的,但是同时也要客观看待新闻事件,更多的将重心转移到关心爱护自己和亲友身上。
今天的热点就讲到这里,评论处准备了一个书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惩罚渣男!重男轻女的家庭! 你看看还有被气的乳房被切的人吗!!!!!!!!!!!!!!!
难道说癌症现在开始具备传染性啦
都是外国敌对份子做的坏事,打到帝国主义!!
一键查收健康指南>>https://pages.ximalaya.com/mkt/act/4de3c1f7feee095d?utm_source=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