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图为蓝喉太阳鸟,在古代又称桐花凤。
今年春节过后,“寻路东坡”大型系列采访启动。我再次走进三苏祠,重新认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苏东坡。986年前,苏轼就出生在这里。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中,写过一个故事:在他读书的来凤轩前,筑满了鸟巢,程夫人告诉大家,绝不能捕杀鸟雀。过了几年,苏宅的树上,飞满了鸟,其中一种叫桐花凤的鸟尤为漂亮,人们甚至可以近距离和它们亲近。“不残鸟雀”也成为苏轼日后非义不取、仁政爱民的思想源泉。
在“寻路东坡”暂告一个段落后,今年7月,“川流中国·上游行”系列采访也启动了。我被分在了金沙江组。其中有一个采访对象,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叫王孝海,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项目负责人,2021年大国工匠的获得者。白鹤滩有6项世界纪录,其中一项无压泄洪的创造者就是王孝海:在180平方米的单位作业面上,水平误差要小于2毫米。混凝土地面摸上去,平整得像婴儿的肌肤,甚至可以映出人的影子。截至今天,3条泄洪洞已经超过248小时无损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而就像镜面下的王孝海一样,他还有人生的另一面。他和同事一起,累计救了13只小鸟,大家称他金沙江“鸟爸爸”。他和鸟类朝夕和睦相处,就像东坡所写“殊不畏人”,让人不禁想起8个字“大国工匠,小鸟依人”。
图为王孝海和他救助的红臀鹎。
而他们用镜头拍下的一种鸟,让我感觉特别惊艳。毛色油亮,姿态修长,看上去很是漂亮。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它叫蓝喉太阳鸟,又被称为东方蜂鸟。在古代它还有一个名字:桐花凤。对,它就是900多年前,苏东坡书房前的桐花凤。
这一刻,我起鸡皮疙瘩了。
你不得不感慨,历史总是如此惊人地相似,从“不残鸟雀”到今天的天保工程、长江禁渔,总有一些美好在代代传承。如果说“不残鸟雀”是苏东坡的家风,“不负青山”则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家风。这样跨越千年的传承,何其美好,就像这只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桐花凤一样!而我们身逢其时,可以见证与记录,何其有幸!
END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