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这些彩色兵马俑的复原效果,为何如此妖艳、辣眼?

吐槽:这些彩色兵马俑的复原效果,为何如此妖艳、辣眼?

00:00
04:25

冷历史观,不一样的历史观。今天冷历史观带来的话题是——吐槽:这些彩色兵马俑的复原效果,为何如此妖艳、辣眼?

作者:阿川

文物的复原和还原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需要相当的审美基础。

但很多时候由于复原者的审美水平及技术基础限制,有时不能够很好地还原文物本来应该有的样子,甚至可能还令人诧异、震惊。这里冷历史观要吐槽的例子,就是目前常见的一些复原的秦始皇陵彩色兵马俑效果。

如果我们去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会看到一些被复原的彩色兵马俑。但看到这些彩色兵马俑堪称“妖艳”“辣眼”的修复效果,让人视觉上颇感不适,也让冷历史观不禁想起之前看到的其他几起文物上色修复的失败案例:如四川省安岳峰门寺的摩崖造像、四川金凤山摩崖造像水月观音石刻、辽宁朝阳云接寺清代壁画等被当地修复的案例,但与其说是修复,不如说是毁坏更合适。

而今天要吐槽的彩色秦陵兵马俑的复原效果,和上面这几个案例基本处在同一水平,都是采用高饱和度的配色,人物脸上似乎都擦了厚厚的粉底,外加柳叶眉、大红唇,画风充满了粗糙和廉价的感觉,一点都没有还原历史和文物应有的厚重感。说句不好听的,这简直就是美盲、农家乐水平!

当然了,复原的彩色秦陵兵马俑有一点比其他的好,那就是彩色兵马俑的复原工作并非是在出土的文物上直接上色复原的,而是先制作了复制品,而后在复制品上上色复原的。这样,即便彩色兵马俑复原得再丑,也不会对文物造成伤害。

据介绍,彩色兵马俑复原时还尽量采用了秦朝时的上色原材料,比如红色使用的是朱砂和铅丹、黑色使用的是炭黑、深红采用的是氧化铁、紫色采用的是紫色硅酸铜钡(又名汉紫)、白色采用的十磷灰石和铅白、绿色采用的是石绿(主要成分为绿色碱式碳酸铜)、蓝色采用的是石青(碱性铜碳酸盐)。

冷历史观认为这点非常好,但是如果因为审美水平问题导致彩色兵马俑复原效果不佳,则完全辜负了如此煞费苦心的材料准备工作了。

从审美角度来看,之所以彩色兵马俑复原效果令人遗憾、跟纸扎差不多水平,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工作人员只会简单、大面积地涂上饱和度很高的色彩,而忽视了色彩的自然变化,和材质、纹理、须发等细节方面的刻画。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复原工作者的美学基础和对历史文物的理解程度都比较差。如此复原,不仅无法让我们领略古代文物原本应有的面貌,反而会让人嗤笑,起到反效果。

此外,除了兵马俑的复制品彩色复原效果差,很多电脑技术绘制的彩色兵马俑效果也令人难以接受,这也是相关技术人员的审美及技术水平太差导致的后果。

其实兵马俑的彩色效果本应是非常自然、跟真人差不太多的,包括有些兵马俑刚出土时彩色效果还部分存在,给人的感觉就像活生生的人一般,比上述那些纸扎人一般的彩色复原效果好得太多了。而要想更好地把彩色兵马俑本来的风采展示给现在的人们,复原工作确实还需要提高审美和技术水准。

当然了,吐槽归吐槽,冷历史观并不是完全否定复原工作者之前的努力,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做出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当然冷历史观更希望之后的复原工作能够提高一下审美和技术水准,也期待还原度更高的彩色兵马俑出现在人们眼前。

已经发生的都是历史,这里是冷历史观,不一样的历史观。更多冷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关注冷历史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