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集〈顏渊篇 12.2-12.4〉谈仁要因材施教

第 111 集〈顏渊篇 12.2-12.4〉谈仁要因材施教

00:00
09:4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谈仁要因材施教。


我们要介绍《论语颜渊篇》的第2、第3、第4章。


先看第2章,原文是: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意思是︰

仲弓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像是去接待重要的宾客;使唤百姓,像是去承办重要的祭典。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在诸侯之国服务,没有人抱怨,在大夫之家服务,也没有人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仲弓是冉雍,列名于孔门弟子中的德行科。孔子曾说过雍也,可使南面(〈雍也篇6.1),也就是仲弓可以出任政治领袖,可以在诸侯之国担任执政的卿相,这对仲弓是高度的肯定。但是孔子也曾说过,他不知道仲弓是否可以行仁(〈公冶长篇5.4)


我们一再强调:是每一个人,个人的人生正途;而呢?是人类共同的人生正途。所以孔门弟子中,没有人请教老师,是什么?但是有八次,他们请教老师,是什么?也就是请教老师:我这个弟子的人生正途要怎么走。


仲弓既然有从政之才,孔子的回答也就扣紧这个要点,谈到了三件事。

首先,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这是对自身职责庄敬无比的态度,从走出家门到使唤百姓,都要严肃以对,认真行事,不能有片刻松懈;不能有丝毫疏忽。


其次,先看第三件事: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不论在诸侯之国服务,或者在大夫之家服务,都可以做到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尽忠职守,以致没有人对你提出任何抱怨,这实在是高难度的挑战。


然后,中间,孔子提到了八个字,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论语》一书中,这八字箴言出现两次。另外一次是在〈卫灵公篇15.24〉,孔子回答子贡的时候说,他应该终身奉行的,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可知,这八个字是处世的基本原则。


进而言之,孔子在本章回答仲弓问仁时,也说了这八个字,就特别提醒了所有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都应该以此为座右铭,经常以换位思考的心态,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才对。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么简单明确的要求,却正是人们常常做不到的!我们与人来往时,也要经常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才不辜负孔子的一番苦心。

仲弓听了孔子的话之后,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他的这句回答,与上一章(〈颜渊篇12.1颜渊问仁之后的回答一样。好学生的表现正是如此,听了老师的教导,要努力去实践。


接着,看到〈颜渊篇〉第3章,原文是: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意思是︰

司马牛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行仁的人,说话非常谨慎。司马牛再问︰说话非常谨慎,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行仁了吗?孔子说︰这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说话做不到非常谨慎的!


司马牛原名司马耕,字子牛,宋国人。据说他是宋国司马桓魋的弟弟,而这个桓魋后来想加害孔子,这在〈述而篇7.23〉里面,我们看过了


司马牛看到颜渊、仲弓这两位同学,请教孔子如何行仁,孔子分别给了很明确也很精彩的答案。但是,司马牛提问之后,孔子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仁者,其言也讱。孔子并未直接告诉司马牛应该怎么做,而是说了比较泛泛:行仁的人,说话非常谨慎。


这个字,是指:说话吞吞吐吐,有些迟钝的样子。意思是,说话非常谨慎。它就接近孔子在〈子路篇13.27〉说过的刚、毅、木、讷(nè),近仁。这四点做到,就接近行仁了,而其中的就是口拙,跟这里所说的是接近的。


孔子给了回答之后,司马牛显然有些不太明白,也不太满意。他的回答不是我要努力这么做,而是反问老师,他说:说话非常谨慎,这样就可以算是行仁了吗?


孔子接着就提醒他了:说话非常谨慎,其实很困难,一般人做不到的!一般人个性急躁,自以为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说了又后悔。人生的修养,从言与行两方面入手,有时候光是培养自己稍安勿躁,有话想清楚再说,说时谨慎得体,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说话的修养达到一个程度,做人处事也会随之改善,走上人生的正途。


司马牛好像没有了解孔子的用心,这一点,在我们下一章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再看〈颜渊篇〉第4章,原文是: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jiù),夫(fú)何忧何惧?


意思是︰

司马牛请教怎样才是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也不恐惧。司马牛再问︰不忧愁与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吗?孔子说︰能够做到反省自己而没有任何愧疚,这样又忧愁什么、又恐惧什么?


在本章,司马牛在请教如何行仁之后,继续请教怎样才是个君子。

君子,是孔子标榜的人格典型,孔子主动谈论君子的操守与修养,以及他回答弟子相关问题的地方相当多。现在,司马牛想知道老师会给他什么样的指示。


孔子的回答是君子不忧不惧。听到这句回答,我们会想到〈子罕篇9.29〉里面,孔子说过的(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原来君子是兼具了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修养。


所谓的人格典型或完美的人格,确实有相通之处。但是在此,司马牛再度反问老师:不忧不惧,就称得上是君子吗?


孔子接着深入开导他:首先要做到内省不疚,然后才可以不忧不惧。不忧愁与不畏惧,主要是针对外在的处境而发的内心感受。现在,一个人只要做到反省自己而没有任何愧疚,也就是问心无愧。


那真是坦坦荡荡的君子!这是从根本上去努力,这样才可以修养成为君子。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去反省!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四海之内皆兄弟。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自牧南山人

    己所之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