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为世界乳腺癌宣传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肿瘤。全球每年有210万女性受乳腺癌影响,约有4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同时,乳腺癌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筛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世卫组织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专家指出,防治乳腺癌,强调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约10%的乳腺癌有家族属性
遗传因素、初潮年龄早、闭经较晚、饮酒、肥胖、未生育或生育晚、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口服药物避孕及激素替代疗法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医师王静介绍,从来未孕的女性或在30岁以后生育第一胎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约为30岁前生育女性的两倍;选择母乳喂养可减少患乳腺癌风险,每12个月的哺乳降低患乳腺癌风险4.3%;激素替代疗法曾被用来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但研究发现,绝经期后女性联合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会使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25%。
“乳腺癌发病风险中遗传因素的占比较低。”王静介绍,如果在一个家族中,有2例及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患有乳腺癌,称为家族性乳腺癌,中国10%的乳腺癌有家族属性。家族性乳腺癌中有明确遗传因子的称为遗传性乳腺癌,这部分乳腺癌占整个乳腺癌人群的5%-10%。虽然大部分的乳腺癌病例都非基因所致,但也有研究显示,带有BRCA1突变基因的人患乳腺癌几率比平常人要高。
风险人群筛查需要相对个体化
我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且近年来发病率每年递增3%-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介绍,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仍在50岁左右,近年也陆续有一些年轻女性患病,一方面与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生活工作压力等导致的紧张焦虑情绪也是易感因素。
江泽飞强调,乳腺癌的防治强调三“早”,即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其中,不同危险度人群相对个体化的筛查计划,如有已知基因突变、已知家族史或者已知乳腺不典型增生史的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检查,检查频度在一年两次即可;健康女性两年一查即可。江泽飞还建议,尽可能在相对固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实现动态连续的监测。不同年龄女性的检查手段也不同,“年轻女性通过专业医生的查体和B超检查即可,钼靶适合40岁以上的女性。”
自我检查可以让大众保持防癌意识,提高警惕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医师毕晓峰建议,绝经人群每个月、未绝经人群在两次月经之间,对着镜子检查双侧乳腺的形状、大小、轮廓、乳头有没有溢液或回缩、变形等;触摸检查,右手查左侧,左手查右侧,手指并拢,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用手指指腹侧触摸乳腺;最后检查乳头、乳晕、腋窝部位,一旦发现和以往检查不一样,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除了定期做好筛查和自查,保持健康、良好生活习惯也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重要途径。如控制体重和脂肪摄入,少吃烟熏炸烤食物,少喝高糖饮料,戒烟限酒;选择瑜伽、游泳、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相对舒缓的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此外,还应减少雌激素的暴露,如减少使用含雌激素高的化妆品、药物,坚持母乳喂养,尽量避免接触放射性和电磁辐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