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10月15日,在中日友好医院举行的世界镇痛日发布会上,中国疼痛医学奠基者、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宣布,2023年“世界镇痛日”主题聚焦“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彰显出疼痛综合管理在全球的突出地位。
韩济生院士指出,慢性疼痛病因众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同学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疗需要医院多个学科的密切协作,建立疼痛综合管理体系。在这种多学科合作中,疼痛科应当担负起核心作用,才能提升慢性疼痛的诊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数据显示,国内医疗机构中,有疼痛科设置的医院占41.2%,有疼痛病房设置的医疗机构只有25.7%,与患者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介绍,作为疼痛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性疼痛,尤其是难治性疼痛的诊疗中,疼痛学科需要发挥引领作用。据介绍,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中,设置癌性疼痛多学科合作机制的占比仅为37.8%,且主要集中在三级以上医院,二级医院开展癌性疼痛MDT治疗的比例不足25%。樊碧发教授建议,加快落实疼痛综合试点工作,建立医院疼痛综合管理机制,提升疼痛综合管理能力,发挥试点医院的辐射能力。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周军介绍,作为全国诊疗中心、疼痛综合管理的试点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已建立疼痛学科牵头的“疼痛科+”疼痛综合管理模式,联合皮肤、肿瘤等多个学科,可为各种慢性疼痛患者提供完善的综合治疗。下一步,医院将充分利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及多学科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学科的辐射作用,推动慢性疼痛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