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但明伦书生意气抗英夷

55.但明伦书生意气抗英夷

00:00
09:41

       有清一代,两淮盐运使中不乏风雅之士,如卢雅雨、曾宾谷等,嘉庆年间的但明伦,也可称得上是一位。

       但明伦(1782-1853年),字天叙,号云湖,贵州广顺(古称“夜郎”,今长顺县)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进士,当地有“但家父子两翰林”的美誉。累官至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御史、湘浙乡试主考官,道光二十年(1840)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二十一年(1841)升任两淮盐运使。

       在扬州盐运使任上,但明伦做了一件载入文学史的大事——首次点评《聊斋志异》,他点评的《聊斋志异》本子,后世称作“但评本”。但明伦见解独到,慧眼识金,他强调小说故事情节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瞬息万变,又线索分明,内在联系紧密,才能吸引读者。他总结蒲松龄的写作方法,为后世人所采纳。但明伦被公认为是首屈一指的《聊斋志异》评论家,可谓是实至名归。

       

       如果以为他只是舞文弄墨的秀才,那就错了。文人掌军,晚清时期很通行,在国家危亡之际,但明伦虽系一介书生,大敌当前曾犯过迷信金钱万能的错误,但是,当向敌寇“献金”后效应不明显时,他大义凛然,指挥军民抗击来犯之敌,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
       
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告急,英国远征军的战舰北上,大肆骚扰我沿海各地和长江沿岸。道光二十二年(1942),宁波、镇江相继陷落,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叙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变乱忽来,仓皇失措。官商共议纳金贿和。”出这主意的是盐商江寿民、颜柳桥等人,这并不奇怪,商人历来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以为对付外国佬这一套手段同样管用。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二写道:“秉商但云湖都转,许即相机办理”,也就是说,盐商的行为得到了但明伦都转的默许。作为肩负守卫国家疆土的一方官员,竟然首肯“贿和”恶招,那就是没有骨气的表现了。

       但明伦这段不光彩的历史,遭到后人的严厉抨击。《郎潜记闻二笔》直言不讳的评论:“……都转、观察,则皆守土之大官,奈何买城以求活乎?”作为朝廷的命官,当国家危亡之时,绝不能置国家尊严于不顾,轻率采纳向侵略者屈膝投降的馊主意。但明伦的一时糊涂,印证了当时清朝官员昏庸无能是个普遍现象。

       实际上,对来犯之敌,但明伦作了两手准备,这或许是后人原谅他“贿金求和”的原因。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第三集“江北督师”图记,正面叙述了这段史实,使后人看到了但明伦书生意气的另外一面。但明伦对内镇压土匪,四处购粮,救济居民,稳定人心;对外同仇敌忾,积极备战,招募水勇,团练进行操练,在沿江布防,严阵以待,购买大量木材、铁链、硝磺等备战物资,准备以火攻击退进犯敌舰。当英军入侵扬州门户三汊河时,但明伦一声令下,顿时锣声四起,伏兵四起,远近呼应,军民齐心杀敌,使侵略军草木皆兵,寸步难行。英军阵脚大乱,我军乘胜追杀,收复瓜洲。九月初,将英军赶出圌山关外,水陆肃清,直至《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舰退出长江。但明伦带领军民江北抗敌,挫败英军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扬州,使江北广大地区的人民免遭英夷侵略者的蹂躏。

       英国水军最终没有进犯扬州城,是摄于扬州军民的抗敌声势,还是扬州盐商献出的五十万元白银起了作用?抑或狡猾的英国殖民者只想尽快对金陵下手,逼迫清皇朝签订城下之盟,本来就没有拿下扬州的意思呢?无论怎么说,历史的进程最终成全了但明伦作为抗敌英雄的形象塑造。

       但明伦在抗敌斗争中拿了高分,他的智谋和才干得到朝廷的承认和褒扬。道光帝加封他按察使衔,扬州人民感戴但明伦,绘制《淮南与颂图》,刻石纪念,表彰他英勇的爱国行为。这年九月,正巧是但明伦的生辰,扬州豪绅纷纷为他祝寿。“三朝阁老”阮元写了一副楹联祝贺:“菊花潭里人同寿;扬子江中海不波。”借菊花喻其高洁,称赞他为扬城带来平安。梁章钜评介他老师的这幅对联是:“落落大方,恰如身分”。当代著名学者韦明铧收藏一块刻有“两淮盐运使但监造”铭文的残砖,折射出的或许正是那段扬州军民加固城防,抗击英军的历史烽烟。

        但明伦文学造诣很高,对古典文学研究精深,文笔超众。主要著作有《治谋随笔》、《读史管见》、《资治通览观要》、《广顺州志稿》、《自批聊斋》等。他多次捐钱助学,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乡广顺捐银一千两,创办广阳书院,并写《义学记》一篇,刻碑而立。1853年,这位书生气未泯的“夜郎后裔”,在扬州寓所溘然逝世,享年72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