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前途就是没有前途?历经冬奥会洗礼的张家口,到底路在何方?

最大的前途就是没有前途?历经冬奥会洗礼的张家口,到底路在何方?

00:00
13:33

一场15天的奥运会不足以成就一座城市,尤其是张家口。

作为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的城市,张家口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空气质量好,好到那些年,冀中南甚至北京的冬天都阴霾密布、监测爆表时,张家口都晴空万里、天朗气清。

然而,在风和日丽的蓝天之下,是黯淡到一言难尽的经济状况。

这似乎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情况,要知道,历史上的张家口是名副其实的商贸重镇,几百年来更是和北京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之下,张家口发展成这个样子,确实令人唏嘘。

然而,这对于张家口而言似乎又是意料之中的结局,在静夜史看来,张家口经济之所以难有建树,根源在于:

决定张家口一飞冲天的必要条件太多,缺一不可;但让张家口一蹶不振的现实因素,一个就够了。

而现实情况是,张家口具备的必要条件长期不足,现实因素却从来不止一个。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尴尬的结局,静夜史认为和张家口面临的内外环境瞬息万变紧密相关。

张家口的发迹时间,是明朝初期。元朝退守蒙古高原后,明朝在北方设置一系列卫所,张家口属万全右卫。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明朝在北方的疆域全面收缩至长城一线,张家口成为明朝疆域边陲。再加上明朝迁都北京以“天子守国门”的战略考量,明朝从1429年开始在张家口筑城,作为与蒙古通商互市的商贸重镇。

终明一朝,因为蒙古与中原王朝的频繁互市,张家口长盛不衰。

清朝建立后,蒙古成为清朝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张家口不再是举足轻重的边境口岸。但蒙古与中原地区频繁的贸易往来依然有增无减。更重要的是,随着北方沙俄帝国的异军突起,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商路齐名的“张库大道”逐渐成型。

张库大道原本南起张家口,北至蒙古库伦,而后开始向两端方向延伸,其中向北经恰克图进入俄罗斯直到沙俄帝国首都圣彼得堡,向南则经过北京联通京杭大运河等水陆线路直达江南甚至福建广东,形成了闻名世界的“万里茶路”。

在经典影视剧《乔家大院》中,对“万里茶路”就有过历史再现,张家口也由此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枢纽之一,晋商则成为张家口名扬天下的主力军,这也是时至今日张家口除蔚县之外都属晋北语系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迫使清王朝打开国门,海运地位逐渐上升。而彼时的北方,沙俄也趁火打劫,在夺走清王朝大片土地的同时,也开始修建横贯国土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相比于驮运的万里茶路,铁路运输毫无疑问有着巨大的优势,于是“万里茶路”受到强烈挑战,张家口的北方商贸重镇地位也开始动摇。

不过,因为1905年“京张铁路”的修建,更因为1917年我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张家口至库伦)的建成通车,张家口依然繁荣。

但这注定是张家口的回光返照,由于沙俄对蚕食东北以及夺取旅大有着强烈野心,于是沙俄在1898年修建了贯通东北的“中东铁路”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随后哈尔滨成为“东方小巴黎”,大连则成为西伯利亚大铁路支线中东铁路的终点。

191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张家口地位摇摇欲坠。彼时的漠北蒙古,在沙俄的煽动下在事实上自立门户。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全面入侵,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尤其是天津作为北方沿海重镇的异军突起,张家口作为西北重镇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后,中苏断交,“万里茶路”彻底成为历史。

不过虽然张家口的经济价值不断稀释,但其政治地位却安若泰山,尤其是1911年漠北蒙古自立门户后,北洋政府为防御北方强敌,遏制军阀割据,先后在北方设立察哈尔、热河和绥远特别区。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设立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四省,合称“塞上四省”。

在日本帝国主义等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内忧外患中,“塞上四省”起到了迟滞侵略者进攻步伐的积极作用,张家口作为察哈尔省省会,发挥了拱卫京师西北大门的重要作用,其战略各位不可忽视。

不过,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张家口终于在失去北方乃至全国经济重镇地位的情况下,彻底告别省会,沦为河北省的一个普通地级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空前友好,抵御北方强敌的价值不复存在。而北京周边也同时存在着保定、张家口、承德三个省会以及天津一个直辖市,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太过“拥挤”。

于是热河、察哈尔及绥远三省在1952年开始陆续撤销,其辖区并入周边省份,张家口则成为河北省的地级市。

虽然建国后的张家口曾做了5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但随着1954年绥远省的撤销,内蒙古首府西迁至归绥并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张家口的政治地位彻底没落。

对于战略价值举足轻重的张家口而言,当失去了经济重镇和政治重镇的地位,军事地位则成为张家口的巨大包袱。

1959年6月中苏彻底交恶后,北方局势再度风起云涌。1963年,苏联红军重返蒙古,张家口再度成为捍卫北京的军事重镇。

由于内蒙古高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因此张家口大青山地区成为北京名副其实的北大门,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5年。

而新中国早在1978年就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东南沿海更是陆续起飞,张家口则不修路,不输电,不上工业建设项目,在其它省市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逐渐错过了经济一飞冲天的先发可能。

等到张家口终于张开怀抱,却发现周边省市早已一骑绝尘,昔日在河北省内名列前茅的张家口,瞬间沦为倒数的阵营。

对于张家口而言,晚开放总好过不开放,只要肯努力,总有一天能通过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

但问题是,张家口虽然逆势而起的动力不多,但瓶颈却不少。

作为北京的西北大门,昔日的张家口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这是清朝以来张家口显赫一时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北京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张家口的定位则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方面,由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以西北东南季风为主,所以张家口地处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这意味着为了首都冬季的空气,张家口难以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项目。

虽然很多国家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但现实情况是第二产业才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对于北方这样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但季风限制了张家口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可能。

一般而言,三大产业是次第发展的过程,即有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繁荣,才有了第三产业的厚积薄发。像印度这种第二产业还没影,就急着上马第三产业的情况,纯属没有土地改革无法建设工业体系的不得已而为之。

那么对张家口而言,当第二产业同样无法落地,能效仿印度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吗?当然不行,毕竟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产业外溢进而形成产业互补的城市群,北京则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洼地,对包括张家口在内的周边地区进行着强烈的虹吸现象,除了第二产业难以发展,人口尤其是人才的大规模流失,让张家口发展第三产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借助奥运会,虽然京张高铁让京张两地天堑变通途,但从3小时到50分钟的提速,带来的是通勤方式的天翻地覆。这也意味着,京张高铁非但没有成为带动张家口经济发展的引擎,反而更容易成为加剧张家口资源流失的吸血管甚至抽水机。

那么,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发展第一产业总可以吧?对不起,因为第一产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张家口无论潮白河水系、滦河水系、永定河水系都位于京津的上游,比如潮白河水系的水主要流入北京密云水库,永定河水系的水主要流入官厅水库,同样供应北京。滦河水系的水主要流入河北承德的潘家口水库,成为天津的供应水源地。

再加上张家口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不仅耗水,而且农作物生产期短,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导致土壤荒漠化,并再度成为京津沙尘暴的源头。

所以今天的张家口,在经过几十年的艰难追赶后,如今以轻工业为主,服装鞋帽皮毛等,在环保等压力下,这些产业也前景堪忧。

如今虽然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但冀中南尤其是雄安新区无疑更是重中之重,张家口作为边缘地区,虽然有奥运会的加持,但从长远来看并没有产生让张家口翻天覆地的不竭动力。

那么,张家口的未来在哪里?这似乎已经不言而喻,毕竟成也区位,败也区位,昔日令张家口极盛一时的区位,如今成为限制张家口一飞冲天的天花板,这是张家口最大的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家口想要跨越式发展,似乎只剩下一条路径,那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余光,最终能扫到这里。

但究竟何时能扫到,似乎谁也不得而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