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集〈先进篇 11.26〉肯定曾皙的志向

第 109 集〈先进篇 11.26〉肯定曾皙的志向

00:00
13:58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肯定曾皙的志向。


我们要介绍《论语先进篇》的第26章。

这一章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多达315个字。我们先大致介绍它的内容,再做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


在《论语》书中,孔子主动要求学生谈志向的有两章,一章是我们念过的〈公冶长篇5.25〉,学生是颜回与子路。另一章就是本章(〈先进篇11.26),按照顺序谈到志向的是:子路、冉有、公西华,以及在《论语》中仅仅出现一次,让人惊艳的曾皙,也就是曾参的父亲。


由于内容较长,我们分三段来说明。

第一段要介绍前面三位弟子的志向。我们用且读且说的方式,会听得比较清楚,先介绍开场。


原文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意思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旁边坐着。孔子说︰我比你们虚长几岁,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觉得拘谨。平日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又要怎么做呢?


接着,原文是: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xiàng)焉。


意思是︰

子路立刻回答说︰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外面有军队侵犯,国内又碰上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且明白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接着问︰求!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纵横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须等待高明的君子了。

再问︰赤!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只是想要这样学习:宗庙祭祀或者国际盟会,我愿意穿礼服戴礼帽,担任一个小司仪。


我们这里看到这三位弟子︰子路专长在于军事、冉有在于内政、公西华在于外交,可以说是学有专精,各有所长。但都是需要有人任用他们,也就是他们的志向受制于时代与社会的条件。


接着,就进入到重点了。


原文是: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mù)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意思是︰

孔子又问︰点!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稀,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起来回答︰我与三位同学的说法有所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妨碍呢?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三月时,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赞叹一声,说︰我欣赏点的志向啊!


点就是曾皙,也就是曾参的父亲。曾皙的志向听起来很特别,因为前面三位同学都是希望学以致用,能够表现儒家的理想,投入社会为百姓服务。那么孔子与弟子们谈话的时候,曾皙负责背景音乐,他在鼓瑟。听到孔子问他说:你谈谈志向吧!他就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起来回答,说︰我跟他们三位不一样。


孔子说各言其志,没关系啊,各说各的志向。他就说了,他的这段话是千古名言啊!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他讲的跟一般的社会志向,人生的目标,好像是没什么直接关联。他所说的是,现在什么季节?暮春。春天快结束了,早就穿上春天的衣服了,然后几个人呢?成年人五、六个,年轻人六、七个,大家一起去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再唱着歌回家。


这算什么样的志向呢?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啊!但这种态度居然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说吾与点也。我欣赏并赞成曾点的志向啊!为什么?因为人的志向如果求之于外,要靠别人任用,那你要看各种条件是不是配合,也可能一生都不得志,那你这一生怎么安排呢?


所以,孔子才会说古之学者为(wèi)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篇14.24),他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15.21)。也就是曾点的表现是:我做学问跟老师念书,是为了我自己安顿生命,在安顿生命当然包括志向在内了。但是我要求的是自己,至于别人是不是给我机会,那要看情况而定;给的机会,我是不是愿意去配合,也要看我自己的考虑。


而曾点这里所说的志向非常特别,是因为他配合了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点。天时:就是春天快结束了,这是一年比较特别的时机;地利:住的地方接近沂水,沂水在现在山东,是鲁国一条著名的河流,据说风景很美。人和:是成年人五、六位,年轻的朋友六、七位,不要在乎多少人,随遇而安。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就地取材,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快乐。


人活在世界上,当然要有志向,真正的志向是要成己成人,修养自己,让自己人格完美成为君子。同时有机会就要设法推己及人,让天下更多人也可以得到我的帮助,而完成他们人生的意义。


到这里,可以说是曾点表现最为特殊。但是呢,这一章还有最后结尾的一段,也可以让我们看得更为完整。


原文说: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意思是︰

三位同学离开了房间,曾皙留在后面,没有出去。


曾皙说︰那么三位同学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接着问︰老师为什么对子路的话要微笑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他说话却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曾皙再问︰难道冉有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孔子说︰怎么看出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孔子说︰举行宗庙祭祀之事与国际盟会诸侯相会之事,不是诸侯之国又是什么?如果公西华只能做个小司仪,那么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这一章就这样结束了。

孔子最后所说的话,是评论一下前面三位弟子。他的意思是说:三位弟子想要学以致用,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子路说的话缺乏谦逊的态度,治理国家要靠礼,礼的重要精神是礼让。子路毫不客气,所以我笑笑他。


所以前面,孔子在微笑一下的时候,曾皙在旁边鼓瑟,居然观察入微也发现了!后面,孔子就说了:冉有,是的,当然是指国家;公西华所说的,也是指国家。代表这几位同学确实是想以自己的能力,来为国家服务。


那么,这一章整个来说的话呢,因为曾皙或曾点,他只出现这一次,其他方面,我们很难做什么评论。有时候会把曾皙抬举得太高,所以因为孔子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这一下就把曾皙抬到很高的层次,说他到达什么天人境界这些。


我们不必推想得太远,只参考孟子的话,孟子谈到曾点的时候,他就说曾点是一位狂者(《孟子尽心篇下》)。所谓狂者就是开口就说古代人如何!古代人如何!代表他志向非常的高远,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言跟行不见得可以配合。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孟子尽心篇下》),所以称为狂者;狂者进取,狷(juàn)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篇13.21)。我们将来会看到,曾皙属于这一类的狂者。


孔子欣赏他的志向,为什么呢?是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完全受制于时代与社会的条件。如果你想从政,还要看各种时机能不能配合,而曾点的志向,在这一点上,掌握天时、地利、人和(《孟子公孙丑篇下》),设法要安顿自己当下的生命。


这一点很符合孔子以前(〈述而篇7.11)对颜渊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面这个舍之则藏,就有一点曾点这里所说志向的味道了。


这样去理解的话,或许比较完整,对于儒家的理想可进、可退,能进、能退;能够进入世界为群众服务,安定天下。让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5.25),也可以退下来修养自己,安顿个人的生命。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就要进入到《论语颜渊篇》了。

主题是:克己复礼的真谛。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之大盗

    国之本在志,子路治外保家卫国,冉有治内富足繁荣,公西华祭祀提升全民对天地与祖宗的信仰,凝聚人心,曾皙培养接班人然后逍遥自在。齐心协力才能大同。(想想而已) 家之本在身,男子刚正主外,女子柔和主内,孩子善良孝顺,个个尽道,和乐融融。谢谢老师

  • 张文泉zwq

    有师者教的学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