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乡人活动皆尊重。
我们要介绍《论语‧乡党篇》的第11到第15章。
先看第11章,原文是:
虽蔬食菜羹,必祭,必斋(zhāi)如也。
意思是︰
即使吃的是粗饭与菜汤,也一定要祭拜,态度一定恭敬而虔诚。
从本章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我们前面(〈乡党篇10.8〉)才念过,孔子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不要把孔子想成他吃东西要非常精致细巧。不是的!本章就说了:孔子经常吃的是粗饭与菜汤。还记得前面,孔子说过自己吗?说他是“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篇7.16〉)。这边提到吃的是粗饭与菜汤,代表孔子对于平常的生活饮食方面,没什么好挑剔的。
重要的是第二点,他一定要祭拜。
古人有这样的习惯,吃饭之前,从菜里面取一点出来,放在碗旁边,要去祭拜最初发明熟食的人,表示不忘本。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我们今天未必这么做,但心里面要存着感恩的念头,每一顿饭都是不容易的,所以他这里提到,他一定要祭拜,态度一定恭敬而虔诚。等于孔子是每饭必祭了,那么他的心灵的深邃与虔诚是可以想像的。
孔子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篇3.12〉)的人,连吃饭都这么样的谨慎庄严,实在是不容易学到啊!
接着,我们看到〈乡党篇〉第12章,原文是:
席不正,不坐。
前面(〈乡党篇10.10〉)念过“食不语,寝不言”,现在跟座位有关系了。
如果你座位的席子没有放正,他就不坐下。等于是在这么小的细节,照样一丝不苟。另外一种解释也可以参考,说:你那个席不正,是说你在几个人座位,就坐的时候,没有按照长幼尊卑的顺序去排座位,等于是席不正啊!那他就不坐下,一定要你调整之后,他才愿意坐下。这可以说是,一种对礼仪方面的细节的重视。
接着看到〈乡党篇〉第13章,原文是: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意思是:
与乡里的人一起聚会饮酒,要等年长的人都离席了,他才走出去。
在这一章里面,有几个重点。
首先是乡人饮酒。在古代有这样的礼,叫做乡饮酒礼,它有四个情况。
第一是,三年宾贤能。每三年一次,在乡里面,要去宴请那些贤能之士。所谓的乡,是指一万两千五百家。
第二个情况是,乡大夫宴国中贤者,就乡的负责人,要宴请国中的贤明之士,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乡饮酒礼,就变成跟州有关了。州是两千五百家,州长习射饮酒,就是在州里面,大家练习射箭的时候,之后要喝酒。这一点,我们也前面(〈八佾篇3.7〉)谈过“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第四个情况是,党正腊(xí)祭饮酒。党是五百家为一党,而党的负责人呢?他在腊祭,所谓的腊祭,“腊”这个字是指干肉。打猎完毕,把猎物制作成为干肉,这个时候也要有祭祀的活动,然后有互相祝贺饮酒的场合。
所以乡饮酒礼有四个情况,大概举行的次数也相当多的。
这个时候,孔子做什么事呢?
在原文的中间提到“杖者出”这三个字,杖者:古代规定,六十岁的人才可以扶杖而行,就是身体好不好,不管;你手上撑着拐杖走路,别人就知道你是满了六十岁的人,是一个年老的长者,就要对你特别的尊重。那么,等到年长的人离席了,他才走出去,代表什么?代表孔子当时还不到六十,所以,扶杖而行的人,都是年纪比孔子大的人。
而孔子在鲁国从政的时候,他是51岁到55岁在鲁国从政,表现非常的亮眼。代表什么?他在乡人饮酒的时候,他可能地位最高,身分最尊贵,但是他照样遵守平常家居生活的礼仪。同乡的人一起喝酒的时候,一定要请比他年长的人,六十岁以上,扶杖而行的人先离席了,他才走出去。
换句话说,在一个社会上,官位高不代表一切,平常生活呢,要以齿为先,就是年纪为先,尊重年长的人,这是古代很好的一种习俗。
接着看到〈乡党篇〉第14章,原文是: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
意思是︰
同乡的人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时,孔子穿着正式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傩”这个字,是古代的民俗信仰的仪式,用来驱逐疫鬼。各种瘟疫带来的困难,都用这种民俗的活动,来设法表示对疫鬼的驱赶,所以“傩”这个字是这个意思。等于是乡里人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孔子并没有直接参与这样的活动,但他穿上正式的朝服,站在什么地方?站在他的自家,东边的台阶上。
古时候,这个是有讲究的,你站在东边的台阶上,代表你是这一家的主人,你穿上朝服,表示你是有正式的官位,对乡里面的宗教活动,表示尊敬。像这个都是很好的古代的一种习惯,因为古代的房子坐北朝南,台阶在东西两方。站在东阶,表示自己是主人,你对乡人的仪式虽然没有参与,但态度非常尊重。
后面(〈乡党篇10.19〉)会看到,你如果生病,国君来探望你的时候,只有国君可以从东边的台阶进来,因为国君在他的国家里面,到处都是主人,这就是古代特别的地方。
接着,我们看到〈乡党篇〉第15章,原文是: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意思是:
托人向国外的朋友问候送礼时,对所托之人两次作揖才辞别。
这里提到的是,你要拜托别人,趁他出国,到什么国家去的时候,你要向那一国的朋友,致上问候之意,送上一些礼物的时候,你拜托的这个人要走的时候,他要两次作揖才辞别。
说明什么?
说明别人的帮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别人看到你对他如此的礼遇,如此的客气,他一定认真把它当一回事,到了他要去的国家,一定设法先去拜望你所托的,要送礼物去问候的那位朋友。
做人理当如此,要不然的话,你如果态度轻率,不太在意,别人为什么要当一回事呢?所以人与人来往,我们说礼轻情意重。事实上,礼重的时候,有时候情意更重。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高贵的人文精神。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席不正,不坐。
虽蔬食菜羹,必祭,必斋如也。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