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给解放军带路,打听失踪18年的哥哥,说出名字后被急送司令部

老乡给解放军带路,打听失踪18年的哥哥,说出名字后被急送司令部

00:00
11:2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从“放牛倌”到上将军,他跨过战火纷飞的民国一路挺进新中国。

革命时他是能打仗的红军大将,建国后他一直做到了副总理。他就是陈锡联。

陈锡联生于民国时期的黄安贫农之家,年幼丧父,跟随母亲艰难度日。看着母亲饱受欺压,他立志除暴安良。后来他加入了红军……

多年后,一支部队经过黄安,请老乡给带路。

老乡向战士打听失踪多年的哥哥,此事竟惊动了司令部,因为他找的正是陈锡联!

那么,陈锡联是如何一路进步的?

他哥是陈锡联?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邓大军的第1、第2、第3、第6四个纵队如雄狮一般强渡黄河,进入大别山。

而陈锡联就担任第3纵队司令员。

进入大别山之后,四路纵队按照上级指示进入各自作战区域。陈锡联率领第3纵队进入麻城一带展开军事活动。

一天,陈锡联在战区司令部和几个小组负责人讨论协同作战方案,这时一声清脆的报告声打断了讨论。

参谋长一脸神秘地走进司令部,一边走一边向陈锡联道贺:“陈司令,有好事,你娘来了!现在在路上。”

陈锡联盯着参谋长,从困惑到半信半疑,最后露出喜色。消息是第6纵队发来的。

当时,第6纵队赶往指定作战区域正路过黄安,为了尽快到达目标地点,他们请碰到的一位农民给带路。

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农民为6纵队指了指前方的路,便坦言要赶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临别之际,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便向战士们问起。

原来,这位农民的哥哥18年前也加入了红军,但一直音信全无。在被问及他哥哥的名字时,农民脱口而出:陈锡联。

他哥是陈锡联?3纵队司令员也是陈锡联?他们难道是同一个人?

6纵队的战士们都觉得此事马虎不得,他们赶紧上报司令员。6纵队司令员亲自了解情况后,联系了3纵队指挥部。

彼时正在指挥部的3纵队参谋长立即与6纵队司令员达成一致:由6纵队派人把老人送到3纵队司令部来。

放下电话,参谋长兴冲冲地去给司令员道贺。看着参谋长神色坚定,陈锡联最后相信了消息的真实性。

确认消息之后,陈锡联坐不住了,他一直在帐篷里走来走去,而其他人故意不去看他。

他们知道,司令员自从参了军就一直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他虽然嘴上从未说过,但哪一个兵不是娘生的!

母子相认的场面因着陈锡联的战友们调节气氛而多了一些温情,少了一些悲伤。但老人家还是落泪了,她摸着儿子的头,一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18年了,18年了!没想到他还能活着见到母亲。看着浑身颤抖的母亲那一头的白发,陈锡联很受触动。

母子俩就那样默默的对视着,在那深情对视里,往事悄然跃上心头。

红军里的“小钢炮”

1910年代的民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出生在贫农之家的陈锡联,更是从小就经历穷苦百姓的凄苦生活,这对他影响颇深。后来父亲去世,怀着身孕的母亲带着他四处讨生活。

陈锡联做过放牛倌,终日忍受打骂和盘剥,后来跟着母亲乞讨。

眼见着母亲遭受非人的待遇,他发誓要改变这不公的世道,为穷人能堂堂正正做人而战斗。

后来,陈锡联接触到流入农村的革命思想,他萌生了参加革命游击队的念头。

他知道,只有参加游击队搞革命,才有希望彻底改变眼前的黑暗现实。他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没想到母亲强烈反对,并再三要他保证不会离开家。

那之后,母亲生怕陈锡联不辞而别,每天用一根细绳一端绑住他的一条胳膊,另一端系在自己胳膊上。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留住志在四方的儿子……

陈锡联参加了游击队,从一个放马的“小跟班”迅速成长为一名小战士。后来陈锡联所在的游击队被红军收编成为红一军。

从1930年开始,陈锡联跟随红一军多次参加歼敌行动,无论是团队作战,还是单打独斗,他都临危不惧,果敢英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次他只身一人向协同部队送情报,途中与遭遇的敌人进行斗智斗勇,最后竟成功诱捕了一个敌人。

这一次行动之后,他有了“小钢炮”的称号。

而陈锡联真正崭露头角是在1931年春的一次反“围剿”行动中。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在与敌军战斗中生擒了敌军师长,极大鼓舞了革命军的士气。

这次战斗开启了陈锡联军旅晋升的大门。

因为表现出色,陈锡联在随后成立的红四方面军中担任第30团政治处任通信班长,而后升任第263团政治委员,后来又做了第10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联的第10师改编成为八路军769团,他任团长。随后他的部队进入山西对日作战。

陈锡联率部队首次出战奇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即取得大捷,可谓是出奇制胜。

作战区域是代县以南苏龙口村一带,当时陈锡联根据附近的忻口有大批日军作战,分析出苏龙口村附近必有日军机场。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他一方面派人实地侦察,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当地百姓,不但证实了猜测,而且获得了大量关于机场内部的有用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他制定作战方案,而后率部队打了一场漂亮的奇袭战。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陈锡联率部队一次次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光辉的战绩为他们赢得了“钢铁部队”的光荣称号。

而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陈锡联又迎来了新的任务:建设国家。

四十上将军

建国后,陈锡联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担任重庆市长,接管重庆事务。

当时重庆有西藏办事处,如何妥善安排办事处的西藏代表成了首要问题。

陈锡联亲切接见了办事处主任孙格巴顿,双方就当时形势交换了意见。

陈锡联对这位说得一口流利汉语的办事处主任印象很好,随后报请中央任命他为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驻重庆联络班禅政府。孙格巴顿在之后开展对西藏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整顿金融秩序。

当时重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混杂,如何统一货币成了一大难题。

对此,陈锡联放弃了逐步过渡,果断采取一步到位的政策:统一使用人民币。同时允许人民将手里的银圆、银券按国家统一规定兑换成人民币。

规定一出,重庆市民蜂拥至银行门口,抢着将手里的银圆、银券兑换人民币。对此,陈锡联一方面派人维持秩序,另一方面报请中央紧急调运人民币。

但由于市民手里的银圆、银券远高于其他城市,调运的人民币也无法满足兑换需求。

鉴于这种情况,陈锡联又出妙计,他得知重庆有印钞厂,果断申请在重庆就地印钞,来满足市民的兑换需求。

由此,统一货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重庆市民回归正常有序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一年后,陈锡联调任炮兵部队司令,主持工作。

到任之后,陈锡联首先进行了机构改革:增设军、师两级炮兵主任,将炮兵与总后勤部的两个军械部合二为一,这样大大提高了机构运行效率。

而后陈锡联进入大学进修,到苏联参观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文化和专业修养,大大提升了军事领导力。进修完成之后,陈锡联还参与筹建导弹试验靶场。

1955年,在炮兵部队主持工作的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年他四十岁。

四年后他调任沈阳军区任司令,随即展开各项工作,诸如抓特种兵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海岛建设、强化沿海布防建设、加强作战技术训练等等。

在他的主持下,沈阳军区的军队建设,尤其是布防和作战技术有了质的提升。

1973年,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司令。期间,在对军队作战训练严格要求外,陈锡联重点抓军队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军区掀起一股发扬革命优良传统的热潮,军队风气焕然一新。

1975年,陈锡联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总理等人主持工作。

之后,陈锡联进入中央领导集体,承担着更高使命。直到1999年,85岁的陈锡联因病离世。

结语

纵观陈锡联的一生——从一个放牛倌到新中国开国将军,再到中央领导人,可谓是波澜壮阔。

从为民请命到保家卫国,再到投身国家建设,陈锡联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心系国家和人民,一心为公是他毕生的写照。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老一辈革命家那种革命精神和智慧。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才会在风云突变的新时代不断壮大,稳步发展。

而作为新时代的国民,我们要坚持学习和传承老一辈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本草纲目

编辑:夜雨声烦

参考文献:

1.闵绪国,韩凯丽.开国上将陈锡联的戎马一生[J].红岩春秋,2020:8-15.

2.熊廷华.陈锡联四跪慈母[J].档案记忆,2018:10-12.

3.杨耀健.市长陈锡联的重庆往事[J].红岩春秋,2020:16-21.

4.“小钢炮”传奇[J].红岩春秋,2020:6-7.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