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正本《大学》讲义第三十讲(1)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57.正本《大学》讲义第三十讲(1)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00:00
05:40
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践行,既往开来,编写儒家、道家系列经典解读教材,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知行合一的正本国学老师,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接下来,为大家朗读正本系统创始人黄柏力老师解读的儒家、道家系列经典。

《大学》第三十讲(1)
【原文】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解释】这就叫做国家不可以利为利,只能以义为利。怂恿当政者致力于敛财的,必定是小人,当政者还以为小人为国家着想呢。小人使得国家灾害同时降临,就算有贤能之人,也无回天之力。这就叫国家不可以利为利,只能以义为利。
【解读】上一讲,曾子借告知领导者如何为国理财,提出了“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重要思想,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重要理论。同时,引用孟献子的一段话警告世人:当官与发财,不可以得兼,否则就大祸临头了。这一讲,接着上一讲的内容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重要治国方略。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第一个“利”是指财富,第二个“利”是指有利。“义”是指道义即符合道德的行为。第三个“利”也是有利。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国家不能把获得财富当作对国家有利,而要把推行道义当作对国家有利。
  财富人人都想要,百姓想要、国家也想要。客观地说,百姓也算是国家的财富,人不可以偷盗属于自己的东西,国与民争利,国家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就会被激化,社会就不会安定。《孟子》里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国家不但不能与民争利,而且还要教育人民,不可以唯利是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道义。人人都讲道义,社会才会和谐、安定,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国家繁荣昌盛,领导者才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
国家在这里发挥的作用是教育和维护社会的道义,如果国家都去与民争利了,当政者怎么去教化百姓,谁又来维护社会的道义呢?如果连法官都变成了被告或原告,还有谁可以执法,道理就这么简单。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当政者不知道吗?当政者身边从来就不缺少君子,但也不缺少小人。君子帮助当政者恢复仁、义、礼、智、信的天性,而小人唆使当政者放大贪、嗔、痴、慢、疑的习性。天性与习性的较量,看似君子与小人的较量,其实是当政者自己天性与习性的较量;表面看是当政者自己天性与习性的较量,其实是当政者的福德决定的;看起来是当政者的福德决定的,其实是全天下百姓们共同的福德决定的,正所谓共业所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命就是一场感召。

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生存并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通过学习、力行圣贤经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一名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师出有名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学老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韶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