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正本《大学》讲义第二十六讲(2)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49.正本《大学》讲义第二十六讲(2)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00:00
08:15
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践行,既往开来,编写儒家、道家系列经典解读教材,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知行合一的正本国学老师,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接下来,为大家朗读正本系统创始人黄柏力老师解读的儒家、道家系列经典。

《大学》第二十六讲(2)
【原文】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解释】本末倒置,就会与民争利。所以领导者敛财,则百姓就会流散。领导者散财于民,则百姓们就会汇聚。所以,说话无理的人,他听到的也无理的话;得到的不义之财,也会以不义的方式耗散。《尚书·康诰》中说:“世事无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楚书》里说:“楚国没有什么宝贵的,只是把善良当作宝贵。”舅犯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宝贵的,只是把亲爱父母当作宝贵。”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惟命不于常。”就是我们说的世事无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就是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尚书·康诰》中说:“世事无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一段讲的几乎都是因果。为什么世事无常,因为我们的心是无常的。心指的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念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为心无常所以相也无常、境也无常,世事也就无常。那这种无常有没有规律可循,有,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作为一种规律,它是恒常不变的。如何不变,就是曾子接下来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怎么个报法?常言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什么时候?因缘具足的时候。
  今天的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定律,是因为没有搞懂因果定律的事实真相。看到无恶不作的人还在享福,看到勤劳善良的人还在受苦,就不相信因果报应了,因为没有把时间这个因素加进去。要搞明白因果定律,首先要知道因果通三世——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要搞懂因果通三世,必须清楚六道轮回。要搞懂六道轮回,我们必须知道人的灵魂不灭,身体只是我们灵魂穿的一件衣服而已,死亡的是衣服而不是我们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每一期断灭的生命连起来了。
因果定律是自然的规律,它就像一台电脑,我们给它输入善的信息,未来它就会给我们输出善的答案;我们给它输入恶的信息,未来它也会给我们输出恶的答案。
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当我们看到无恶不作的人还在享福,我们就要知道此人在过去生中做了很多善事,积了大福报,“电脑”还在计算他过去生中的善行,所以还在输出善的答案。等到他过去生中行善积德的善业计算完了,就开始计算他今生今世的恶行,这时候恶报就来了。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秦桧、和珅都是典型的例子。反过来,当我们看到勤劳善良的人还在受苦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白这是因为他过去生中干了一些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之事,“电脑”还在计算他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等到把他过去生中的恶行计算完了,开始计算他今生今世的善行的时候,他就苦尽甘来了。
  我们如果不明白灵魂不灭的道理,就不知道六道轮回的可怕。不知道六道轮回的事实真相,就不知道因果通三世的原理,以为人死如灯灭,只要能够逃脱世间法律的制裁,干什么坏事都无所谓,反正人一死,就一了百了。所以,智慧的人宁可相信“人死灯不灭”,这一生行善积德,就算真的人死灯灭了,我也给子孙后代留个好名声,反正也不吃亏。但如果人死灯没灭,我们就赚大了。
  明白人知道,这世间根本就没有偶然,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的必然;这世间也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结果。所有一切的发生都不关别人的事,都是我们的因果报应、自作自受而已。既然都是过去生中自己种的因,今生今世因缘具足变成了果,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既然是自作自受,我们就应该欢喜接受,受了受了,受了才能了,无论好与不好,因为都是自己造的,生气就是跟过去的自己生气,毫无意义。
  那我们是否就是混吃等死呢?如果这样人生还有意义吗?从现在开始,每天断恶修善,未来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当然,能好好修身更好,断执着出六道,断分别出十法界,断妄想回归自性成圣成佛,从此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宝”是指宝贵。“惟”是唯有。“舅犯”是晋文公的母舅。“亡”是逃亡。“仁”是亲爱。“亲”是指父母。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楚书》里说:“楚国没有什么宝贵的,唯有把善良当作宝贵。”舅犯说:“逃亡之人没有什么宝贵的,只是把亲爱父母当作宝贵。”
  《尚书》里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道德经》里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实也不是老天就偏爱善良的人,而是善良的人,善因善果,善有善报。孔老夫子在《孝经》里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这里的亲指的就是父母,所以,孝道是人间第一道。

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生存并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通过学习、力行圣贤经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一名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师出有名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学老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韶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