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本《大学》讲义第二十八讲(2)必忠信以得之

53.正本《大学》讲义第二十八讲(2)必忠信以得之

00:00
06:51
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践行,既往开来,编写儒家、道家系列经典解读教材,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知行合一的正本国学老师,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接下来,为大家朗读正本系统创始人黄柏力老师解读的儒家、道家系列经典。
《大学》第二十八讲
【原文】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解释】只有仁德之人才可以流放这种充满嫉妒障碍之人,把他驱逐到蛮夷之地,不让这种人留在中原,这就叫做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够知道人的善与不善。发现贤能之人不推荐,推荐也不能超过自己,那是心胸狭隘。发现邪恶不能驱逐,驱逐了不能使他远离,那就是罪过。喜欢众人厌恶的,厌恶众人喜欢的,叫做违背人的天性。灾祸必然降临在他身上。所以,明白人有做人之道,必定是因忠信而成功,因骄慢而失败。
《论语》里有这样的两个故事:一次,鲁国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只要有人愿意去赎回在战争中被其他国家掳去做奴隶的鲁国人,就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孔老夫子的一个弟子——子贡就去做了,结果他拒绝了政府给他的奖励,高高兴兴地去见孔老夫子。
  本想自己的高风亮节肯定会得到夫子的赞许,却没想到被夫子一顿臭骂:你倒是高风亮节了,你知不知道你拒绝政府的奖励,树立了一个坏榜样,那些本来想获得政府奖励而去赎回鲁国人的人,你不要政府奖励,他们好意思接受政府的奖励吗!最终他们就会放弃赎回奴隶的念头,导致本来很多可以得救的奴隶,现在只有流落异地他乡了。你起心动念是做好事不求回报,高风亮节,但结果却让政府的政策因你而落空。你干这事究竟是善还是恶呢?!
  还有一次,孔老夫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子。孩子的父母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送给他一头牛,他就把牛牵回来了。本想夫子这次肯定要教训他,做点好事,还要别人的回报。没想到夫子却大加赞许,说:你做得好啊!从此鲁国有人落水就不愁没人救了!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仁德之人眼里的善、恶,跟我们薄地凡夫理解的善、恶的确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曾子在这里说:“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好”动词,喜好。“恶”动词,厌恶。“拂”是违背。“性”这里指人的天性。“菑”是灾祸。“逮”是降临。“身”是自身。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喜欢众人厌恶的,厌恶众人喜欢的,叫做违背人的天性,灾祸必然降临在他身上。
古时候的人做人讲究的是规矩,循规蹈矩,所以能够守住天性、回归自性,智慧很高。现代人做人喜欢标新立异,开拓创新,所以很难守住天性,更不要说回归自性了,只是聪明而已。智慧与聪明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方向,聪明的人为学日益用加法,智慧的人为道日损用减法。聪明的人外求名利、贪得无厌、攀缘烦恼,智慧的人内求修身、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现代人比古人聪明一点没错,可惜就是没有智慧,打着造福后代子孙的旗号,尽干一些断子绝孙的事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整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人若不行人道,天地就会把他消灭。”这是自然的法则,不是任何人、神、佛的意志。从今天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气候变迁、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来看,人类正在被天诛地灭,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现在的人类“不为己”。天地真的要诛灭人类吗?不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是无私的,它不会去帮谁或害谁,一切都是人类自作自受。环境是谁破坏的?人类!气候是谁变迁的?人类!自然灾害谁造成的?还是人类!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告诉我们“一切法由心想生”,也就是相由心生。心是什么,心就是人的起心动念——念头。所有的灾害都是相,是人类不善的念头造成的。“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境随心转,正报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依报是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事环境。佛祖这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自救的办法:我们人类的念头善了,环境、气候就变好了,自然灾害也就没有了。

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生存并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通过学习、力行圣贤经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一名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师出有名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学老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韶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