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系列:普通工薪族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家?

名校系列:普通工薪族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家?

00:00
05:14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我是为你带来100位诺奖得主传奇故事的Yoyo老师。


上期节目我为你介绍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的神奇经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化学知识还很薄弱,竟然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就连他自己也说,“之前的诺贝尔奖得主,至少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不是大学的名誉教授就是著名作家,无论哪一位都有极高的社会地位。我只是一名靠工薪吃饭的技术人员,既没有特别聪明的头脑,专业知识也很有限,不过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结果使我遇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取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因此,田中耕一无法坦然地接受鲜花与掌声。研究动机是公司委派的任务,研究成果的发现是由于误用了化学试剂,也没有什么天才的直觉,只是因为舍不得扔掉才会去测量失败的样品。他甚至也无法解释清楚为什么甘油酯就是那个最合适的缓冲剂。


针对他的疑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也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复:诺贝尔奖是用来奖励那些率先提出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原创性成果,所以,田中耕一的得奖是慎重、公平公正的决定。


即便如此,但田中耕一依然烦恼,连日的采访让他疲惫不堪。他深刻地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像做实验这种能专心投入的工作。他说,“每天把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准备好待分析的样品后放入仪器里,接通高压电让激光工作起来。记录测定仪的‘示波器’上显示的数据。几千遍几万遍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我很喜欢,乐此不疲。”


但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他已经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生活了,研究员田中耕一摇身一变成了研究所所长、客座教授、荣誉博士。生活离他的初心似乎越来越远。“这些虚名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正想做的究竟是什么?”田中扪心自问。


所以他决定回到自己真正的战场,最喜爱的地方——实验室,继续生物高分子的研究,这次,要做出让自己也能心服口服的研究成果。


早在20034月,田中耕一就曾宣言,今后会把研究重心放在开发有益于人们的便捷又便宜的诊断仪器上,研究把痛苦降到最低点的诊断方法。作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奖励,田中耕一在岛津制作所内部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研究机构——田中耕一纪念质量分析研究所。他还发掘了20多个才能无处施展的年轻人,雇佣他们到自己的研究所工作。埋头苦干,一干就是十六年。


直到2018年,131日,著名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田中耕一及其团队的研究论文《阿尔兹海默症的高性能血浆β-淀粉样蛋白标志物》,田中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并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冲击——仅凭几滴血液就能在发病30年前捕捉到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


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发病机理至今仍没有完全确定,科学家们还在为各种假说争论不休,治愈更是无从谈起。但田中耕一的发现,是革命性的,一滴血就足以预测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及早地采取护理和预防措施。墨尔本大学的Colin Masters教授预测,“未来五年内,人们可以在5560岁以后每五年定期接受一次常规检查,来判断自己是否会患阿尔兹海默症。”


25岁时,田中耕一因为误用化学药品,偶然获得了世界最高奖项的肯定。52岁时,他因为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成功发现了诊断顽疾的未知物质。失误”“意外”“巧合”“未知,田中耕一的研究生涯,好像总与偶然联系在一起,可是幸运只会眷顾有坚韧意志的人,把决定要做的事坚持到底的人。所以,他才取得了成功,并一直在成功的路上。


关于诺奖得主田中耕一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明天的留学声,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母校东北大学。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